李 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延安精神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形态,是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作风,是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之大成,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是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延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形态,更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我们要想重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就必须深刻领悟它的核心与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延安精神,才能使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的信仰重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延安精神一般是指对我党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13年(1935—1948年)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概括。我们认为延安精神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共同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不可能成就中国今天的巨大成就。
2.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做了《论鲁迅》的著名讲话,肯定“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年他为枣园乡群众拜年的故事,至今还为陕北人民津津乐道。1945年5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①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共产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正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才最终实现了全国的解放,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珍惜年华,刻苦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要根据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和时代的新要求,在努力中历练本领,在实践中为人民服务。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②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全新的科学含义,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③我们应该以延安精神为鉴,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题目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体现着一种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是我们争取胜利的立足点。艰苦奋斗体现着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勤俭创业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延安时期艰苦岁月里,面对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面对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现实情况,我们党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④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更应该懂得艰苦奋斗的意义,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于信仰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信仰是人们关于他人、事物或思想正确与否的判断。这种判断影响了个体对他人、事物或思想的评价,影响个体的行为。另一种认为信念分为两种:生活信念和理想信念,这里的理想信念即信仰,界定为对来生他世中各种事物是非真假的认识。
信仰狭义论者认为信仰是对世俗的超越,只有那些对彼岸世界纯粹精神对象的信服,才能够形成信仰。信仰广义论者则认为,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同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意识对自身生存背景、生存条件、生存结局的全面反映与反思,是对自身存在与外界关系的自觉认知与主动调整,是对终极性人生目标的确认与追求;它通常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宇宙观、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的信奉与遵行,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与行动指南。
当代信仰解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今大学生于现代语境之下的信仰匮乏与重建也是一个极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剖析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信仰重构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缺乏自立、勤俭节约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他们的信仰更趋于功利性选择,没有稳定的信仰,宗教热的持续升温和政治意识的日趋淡漠,甚至“入党热”现象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当前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⑤很多大学生选择入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增强就业时的竞争力,而不是真的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较好政治参与的表现,延安精神教育在大学生的信仰重构中具有哪些重要的价值这才是值得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延安精神的引导和教育。
在大学生的信仰重构中,我们应该重视延安精神独特的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延安精神所包含的强大的教育功能需要我们重视和挖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的在于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一些非主流意识的不良思想和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很多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集体协作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变得薄弱,抗挫折能力脆弱,等等。
延安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于重构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构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内核,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品质。
在高校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系,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正确理解处理好个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全的人格。
2.延安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强大武器。
高校通过对延安精神的解读,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他们把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的变迁,当代爱国主义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富民强国、建设祖国等多个方面。延安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强大武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通过强化延安精神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将建设祖国、富民强国视为己任。延安精神要求当代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摒弃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
3.延安精神是塑造大学生自立、自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的有力武器。
延安精神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我们重塑大学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等优秀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很严重,一部分同学是“没有钱花”的时候才想到节俭。虽然在新时期,我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不再是要求大学生吃粗粮、穿粗衣,却要求我们深刻感悟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传承;要求我们认识到目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富裕,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无计划消费,甚至超前消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能力。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人们不向艰苦环境和条件所屈服的体现,重温延安精神,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休戚相关。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实质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培养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延安精神为新时期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延安精神是大学生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延安时期的特定历史产物的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丰富了大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使得他们对自我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十足,对自我的认同更强,对自己充满信心。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据《扬子晚报》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对全国各地“90后”大学生近千份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的结果,约86%的被调查者非常乐意组织活动,其中包括54%从来没有类似经验的人。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⑥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张扬自我个性,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很多问题上认识模糊,很容易使自己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重构信仰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1.延安精神进校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要积极寻求各种途径使延安精神进校园,如何利用延安精神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延安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它所赋予的涵义也各不相同,在新时代延安精神就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超前,但是是非分辨能力相对较弱,稍有吃苦耐劳精神,因此,在当代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更显必要。通过宣传延安精神,使大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可以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延安精神进校园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将其付诸行动,真正实现力量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作用,积极融入延安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必然是宣传延安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培养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包含着延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所要坚持的东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鉴于目前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尚未定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大学生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日常教育中要及时运用延安精神加以引导,尤其是要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中加入延安精神的内容,把鲜活的时代精神与革命传统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讲解延安精神,帮助学生领悟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延安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⑦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更大程度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内化为他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巨大合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延安精神,营造能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校园认同感和校园荣誉感的校园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重构大学生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营造具有鲜明特点、大家具有强烈认同感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专题报告、征文等活动进行宣传延安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成立一些延安精神研究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依托这种组织形成深层次、大范围的自我教育,从中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并通过他们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使延安精神扎根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
4.在社会实践和各种课堂中融入延安精神,重视教育的合力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延安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要想让延安精神进校园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就要把延安精神与各种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实地教育,又能更好地宣传这种精神。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积极发挥校学生会和校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的作用,采用到延安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活动方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地参观、听取真实感人的故事讲解,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在艰苦困境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对延安精神有所感悟,感受到延安精神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在日常各种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延安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加强“两课”作用的同时积极灌输延安精神的影响,积极发挥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信仰重构中的价值,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和课堂教学加深对延安精神的领悟和把握,使当代大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取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他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获得教育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注释:
①蒋培兰.弘扬延安精神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J].中国妇运,2005.7:20.
②茅娜翔.论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70.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④陈海英,徐会芝.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105.
⑤张兴年.当代大学生信仰困境与应因分析—以京津地区为中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1(1):10.
⑥孙超.从正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导向看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J].延水长流,2010(8):49.
⑦唐鼐,李凯.当代大学生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52.
[1]宋彩梅.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2011(2):235-236.
[2]庞贺峰.延安精神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世纪桥,2011(9):64-65.
[3]孙超.从正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导向看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J].中华魂,2010(8):49.
[4]王定毅,宋元明.扎实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先进高校校园文化——兼论延安精神对河北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1):243.
[5]马素红,胡景娣.信仰的内涵及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212-213.
[6]茅娜翔.论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