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的思考: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来看

2012-08-15 00:5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实训

唐 超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

1.就业规模和专业分布特点。

在被调查的国际贸易企业中,高职毕业生相对较少,总体比例占到新进大学生就业总量的约20%左右,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受到业务能力、知识结构限制,在国际贸易专业公司中,所能从事的岗位比较有限。

在被调查的嘉航货运代理和大田物流企业中,相应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比在国际贸易公司就业的人数比例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达到30% -40%。相对而言就业的对口率比较高,这说明了地域经济发展与就业方向的一致性。

2.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实践特点。

企业规模与高职毕业生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单位规模较小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多;单位规模较大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少。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一般。从被调查的企业来看,总体满意度为64%,不满意度为36%。其中,用人单位对高职学校毕业生比较满意的方面是电脑知识和道德素质。最不满意的是动手能力,其他依次是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英语口语、人际关系和国际营销知识。

对高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各单位突出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最突出的是电脑技能(包括对办公设备的使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其次是技能培训、英语口语、人际关系和专业英语;最后是市场营销知识。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受专业设置和办学历史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量贪多从众,难有特色,这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的通病。近年来由于我院实现了2+1的目标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基本上一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二年级学习专业课,专业课学习时间较集中,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偏专和过窄,即专业主干课方向偏专,专业选修课方向过窄。在专业主干课方面,基本上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涉及的面也不太广,而且选修课课程数量也不多,所涉及的课程也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导致专业课前后衔接的层次不够,有时出现了多门专业课堆积学习的局面,主干课与选修课的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了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竞争力和创造力。[1]

2.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材中经典的理论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对近年来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被大众认可的新理论、新思想没有及时更新,如我院选用程培罡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系里的自编教材,近几年没有更新。我国入世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国际贸易关系以多边贸易为主,双边贸易为辅;国际贸易政策从保护贸易政策到自由贸易再转至协调管理的中性贸易政策,近年来保护贸易又在抬头;国际贸易竞争领域从有形的实物贸易转向无形的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对象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整个区域集团;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保障措施等开始大幅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我国是其最大受害者等,对于这些变化趋势要及时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第二,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尤其在国际贸易这种社科类课程上表现更为明显,也就是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实际的模拟操作明显不足。虽然都说要重视实践教学,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由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却无法将所讲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比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中,理论知识讲授基本占到80%,实务部分20%,并且大多实务知识也是课堂讲解,实践部分比重明显太小并且不够深入,真正进行模拟操作的也就是18个课时。像其他课程实践部分也是如此,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在校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能力和实际创造力较差,其市场竞争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3.教学方法单一,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为本位,以老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偶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加以尝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等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都未成主流。教学中大都还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2]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资源相对不足。我院近年来虽已建立了以内部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贸易专业实训室,但实训教学的条件较差、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又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实训软件的单一以及软件开发更新滞后,我们使用的商友软件,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比较困难、软件使用不熟悉,好多学生很难顺利完成安排的任务,教师批改审核的程序繁琐,好多不必要的步骤都要老师一一审批,还有一些操作流程仍然需要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演示,否则的话学生进展不下去,难以做到真正人机互动。

三、优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的举措

1.优化课程设置,重实践操作技能。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服务的创新性工作者。找准了定位,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对现有的课程和结构体系进行改革。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的实际情况,生源的整体素质不高,我们在设定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定位于培养一名合格的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而不是一名国际商务谈判者、国际市场拓展者。课程体系设置必须根据培育人才的定位来优化,杜绝“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方案,尽量压缩一些空洞的理论课程,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的学习,做到理论够用就行,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3]同时,结合社会需求,适当地开设一些考证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等,将社会上一些职业培训的内容有机的植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来,我们学校将报关员、单证员考证的内容融入课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对国际贸易这样的社会科学知识,更强调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训练,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在教学上,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富含强大的信息量和直观艺术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将教学“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此外还应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如每学期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或业务经理举办学术报告,这样,学生可以在和行业内专家的交流中直接感触社会的具体需求,明确方向和目标。同时学校还举办技能竞赛、科技活动。

3.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

首先是搞好校内贸易模拟实训室建设。配备专业老师加强对学生模拟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体会贸易实际进程,通过在贸易模拟实训室的操作,学会用英文撰写外贸函电,填制进出口单证,掌握了贸易业务环节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能力。[4]

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点,实现工学结合。要加强与一些社会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将其建设成为高职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际贸易的氛围。我们在校外建立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4.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

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把知识人才体系改为岗位能力人才体系,把学科体系改为工作过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必须把教师作为关注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保障,应建设符合职业培养人才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从外部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老师,与校内的专职老师对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共同开发,如我们系聘请了几位企业的老专家来兼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内部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从而提升专任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学校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学习先进的学科知识、方法和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与企业合作编写“任务引领、实践导向”项目化课程教材。

我们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重组,编写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实训指导书,规范实践课程的教学,强化了实践环节。依托学院现代网络中心,建立了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实训室,购买了进出口贸易模拟等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际贸易教学的实践环节。同时,加大与企业合作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实务》等应用性强的课程书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补充上教材上滞后的内容。如对我们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了解农产品贸易知识也相当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增加农产品贸易和绿色壁垒的内容就很有必要。

四、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任务引领,将实践性和能力培养融入五个结合的形式构建立体全方位的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人才。

1.理论和实践并重。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安排分两个阶段进行,即1-15周,60学时,每周4学时,理论课程学习;16-17周,48学时,每周24学时,国际贸易实务实践。其中,理论课程学习是指国际贸易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实践是指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或到合作企业参观和实习。

2.课内和课外并重。

教学内容上分课内和课外。课内是指理论课程学习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实际业务模拟方式,3-4人一组,通过合作完成一份完整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结合实务操作技能训练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够用。课外是指留出一定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课程丰富的网站资源,跟随学习内容,自己进行复习和课外扩充。

3.校内和校外并重。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环节分为校内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是指在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基础上,请企业实践教师用全真进出口贸易资料进行国际贸易流程实训。校外是指到合作企业参观和实习以及顶岗实习,以及参观港口、生产工厂、国际商品博览会等开拓视野,增加感性认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专家、行业主管到学校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讲座和职业素养培养讲座。

4.考试与考证并重。

课程考核采取考试与考证相结合。把考证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我们学校已经把单证员、报关员的考试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考证的对接。考试是指过程考核和学校规定的期末考试。考证是指作为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参加全国报关员、报检员或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考试。

[1]陈向阳.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2]李景秀.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市场论坛,2009,(6).

[3]曹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1).

[4]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实训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