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

2012-08-15 00:54李铭辉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学校

李铭辉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15)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性,又有“职业”的特殊性。从本质上说,职业教育就是面向行业、企业的教育。要保持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方针。

一、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行业企业逐渐转换角色,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点,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需求的主体,也引导和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开了行业企业指导及服务,职业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行业企业对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职业学校面向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形成,是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

2.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企业的参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了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有利于行业企业直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开发等方面深度参与,从而使学校教学改革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有效地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与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冠名班”、“前校后厂”等教学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利用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融资平台和就业平台,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3.推动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快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上日程。产业和学业紧密对接,企业和学校高度融合,成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一、校企契约、订单培养、合作培训、教师校企轮岗等途径,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订、教育技术与教育手段更新、学生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入学与就业等方面,参与、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二、影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行业企业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受益者。然而在现实中,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明确。

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在于政府,而政府又往往将职业学校推向市场,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民办职业学校,政府在指导、协调、支持的力度上明显不够,这和世纪交替时期把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关。许多地方至今没有真正重视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虽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2.没有建立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国家和地方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校也对此抱有极高的热情,然而企业表现相当冷淡。从政策法律层面来说,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停留在鼓励、倡导上,没有将此作为法定的义务,特别是没有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3.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人、财、物的资源,而其实际的收益却难以得到体现。企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自然调动不了企业参与的兴趣。而且,校企合作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甚至可能引发混乱;二是泄露企业生产技术的机密;三是实习生由于技术生疏以及对机器性能了解不足,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多数校企合作是迫于行政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存在走过场,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倾向。

三、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必须统一协调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关系,建立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政策、机制上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对《职业教育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确保行业企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应当明确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确定直接为该行业服务的院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与空间布局;各地在大力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的同时,要出台地方性法规,促进企业积极发展面向行业的职业学校,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企业以及民间资本投资面向行业的职业教育。

第二,给予资金支持,增加财政投入。企业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很难在短期内获利收益,而且某一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付出并没有专门的收益权,比如共同培养的学生是面向整个就业市场的。因此,政府应通过专项补助或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加大在提供师资、参与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以及职业院校在产品研发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给予资金资助或奖励。

第三,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建立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给予教育附加费或税费减免;对派师傅到职业学校授课与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按标准给予一定的补偿性补助或税费减免;对职业学校举办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或优惠;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确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定责任,明确企业在培养和使用人力资源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加强对校企双方的约束,保障合作各方利益,从而促进双方合作;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建立相关协调服务机构,提高合作的长效性。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增强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第一,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固有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目标的最终指向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合乎企业的要求,企业最清楚。而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体制下,如果职业教育完全由学校承担,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有效地互相协调配合,在学校与企业“两张皮”的状态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不可能做到与企业需求真正对接。校企合作搞了许多年,而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现代学徒制已上升到教育部的规划,但在相关地市的试点当中却是成果寥寥,政府、学校“雷声大”,而企业响应的“雨点小”。

第二,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行业协会对行业情况、行业规律、发展动向、行业诉求最为清楚,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教育教学评价上都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应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所具有的行业资源和人才优势,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工作。2012年5月,成立了由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牵头筹建的“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简称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是深化教产合作,搭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沟通、交流、合作平台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另外,要把促进非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非国有企业是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渠道。

第三,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吸纳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既要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也要超前谋划对未来员工的吸纳、培训。加强对员工或准员工的培训,不但能大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成为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

第四,行业企业在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上要借助于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具有人才、技术上的优势,在组织科研攻关、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帮助或进行合作。而企业可以把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形成面向市场的产品。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3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创造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中山火炬模式”,受到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

3.职业学校应主动作为,全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实现校企互动、工学交替。职业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这一特点,结合企业生产岗位用工需求,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做到“学工同步、工学结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间不断地进行轮岗实习,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度融合。

第二,以人才培养和研发项目为载体,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职业学校要发挥自身在人才上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要加强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

第三,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搭建育人平台。一是生产性实训校区建设,利用职业学校的技术及学生资源,企业出设备,在企业地域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利用学校的学生资源开展顶岗实习,既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润,又为学生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是生产性实训厂区建设,引入企业进驻学校开设小型工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及相关的教育服务设施,企业以资金、设备入股,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训模拟环境,企业按生产任务开展生产,实现利益共享。

第四,以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为标准,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密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推行学历证和从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学生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导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工作任务高度统一;改革教育模式,坚持学工同步,工学一体,让学生在工作现场环境中切实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打破固定的学期限制,实行分段式教学,学生学习到哪里,实训就开展到哪里,企业何时何地需要实习生,学校就提供实习生,将实习与用工紧密对接。

[1]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2]徐国庆.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毕恩兴.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4]赵一标,单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2).

[5]曾宪明,贾剑方,符凡.论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