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家根(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8)
1.1、研究对象:通过对陕西省开展跆拳道项目运动的普通高校进行调查,抽取练习跆拳道运动项目损伤大学生10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象年龄在18-22岁之间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据调查可知:按照运动损伤发生率依次为膝节关、踝关节占、腰背部、大腿等。结果表明损伤的部位以活动性较大的关节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跆拳道是一种手足运动、但重在运用足技进行搏斗的体育项目,跆拳道项目以腿法最为独特、步法灵活且多变,攻防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仅下肢踢击动作就有前踢、推踢、横踢、侧踢、勾踢、旋踢、后踢等。跆拳道规则中明确规定:在得分相同时一次脚技优于一次手技,规则的导向作用促使跆拳道以腿功见长。从而也使得跆拳道在训练中对腿法练习非常重视。有研究表明一堂跆拳道训练课需进行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腿法练习,这些都造成跆拳道运动下肢的运动损伤发生概率大大超过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因。
据调查统计得知,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扭伤。肌肉拉伤是运动中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跆拳道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多数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和该肌群训练不足,或某部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运动所需的状态导致的损伤。
软组织挫伤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以下骨骼之外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软组织而引起的闭合性的损伤。在跆拳道运动中脚踢、拳打或发生身体冲撞等动作都有可能发生挫伤,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躯干、手臂、脚踝、大小腿和睾丸。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损伤的原因可能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1、教学中由于跆拳道项目属于对抗性运动,所以要求运动量较大。2、身体疲劳时生理机能都相对较低,肌肉力量较弱,动作协调性下降,引起损伤。3、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发生损伤。
据调查显示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场合主要是实战练习、提高课程和新授课程等方面。
2.4.1、实战练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反应速度较差,对如何判断辨认出对方的攻击方法没有认识,自我防守意识薄弱,好胜心较强只强调进攻,从而出现体力透支,技术动作变形准确度下降,导致某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2.4.2、提高课程目的就是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导致教师或学生为了能够更快的取得理想中的成绩盲目蛮干,忽略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导致重复多次练习出现错误动作持续发展,或体力透支技术动作变形发生损伤。
2.4.3、教学课新难度动作的学习发生运动损伤情况较多,主要发生对象为学习年限较短学生,发生原因未能对所学习的新动作进行理解,要领掌握不好急于求成,忽视了动作基本要点、技术细节、动作发力方式,从而产生错误技术动作。
3.1、结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陕西省普通高校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有以下几个原因:1部分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危害性思想上认识不足,而且对项目的技术特点、动作要领、运动规则、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等缺乏必要的了解。2陕西省普通高校跆拳道项目发生运动损伤情况最多的实战课程、提高课程和基础课程,其次是新授课程,而其它情况下发生运动损伤较少。3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技术动作学习不正确或动作随意、思想麻痹大意懈怠、好胜心强盲目蛮干、身体素质不佳、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平时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4跆拳道项目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下肢为主,其中以膝关节最多见,踝节关、大腿、腰部、小腿等部位也有发生。5损伤的种类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扭伤擦伤、骨伤等运动损伤.
3.2、建议:1、重视安全教育,加强自我保护。 2、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明确准备活动的意义。4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运动损伤活动。5加强保健指导,加强医务监督。
[1]卢立招.跆拳道比赛技巧的运用和发展特征[J].体育科技,1999.
[2]许林海.浅析跆拳道运动的损伤与治疗.前沿学术论坛.2010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