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莺(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有文章指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属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的文章认为运动项目结构与布局不平衡、体育科研相对落后、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队伍效能不高、经费短缺和人才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红为、魏旭波等人的著作中从观念的转变、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科教兴体”战略的实施、广举国体制的完善、项目的布局等五个方面概括和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郭林、马红霞、苏明理等采用专家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体育局系统内竞技体育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陕西省竞技体育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对策建议。江艳平、靳浩指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后备人才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长久以来竞技体育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分析显示出陕西省竞技体育在第十、十一届全运会上,虽成绩不断提高,但仍处于中下游位次,依此确定其竞技体育实力定位,提出“十二五”竞技体育发展目标。
全运会是国内竞技体育最高级别的赛事,是各省展示竞技体育成果的盛会,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较量的平台。陕西省经过十运会、十一运会,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得分项目,且项目范围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十一运会中,陕西省传统优势项目发挥稳定,仅在射击、射箭、跳水、武术传统项目上就荣获6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66.67%。基础大项取得了显著进步,田径项目取得2枚银牌、1枚铜牌,进入前八名的项目明显增多。游泳项目与十运会相比,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虽未获得奖牌,但有6个单项进入前八名,显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得分项目也有所扩大,从十运会的12个大项增至十一运会的17个大项。十一运会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陕西竞技体育的良好发展态势。
陕西省在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中,奖牌榜分别位于22、21名,总分排在20、19名。虽然纵向比较处于上升趋势,但横向比较,总体竞技体育实力则处于中下游水平。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陕西的发展,使陕西省竞技体育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体育强省建设目标,不仅成为陕西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而且也为竞技体育营造了优越的内部发展空间。在内、外环境的双重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制定目标,将使“十二五”期间陕西竞技体育经过层层有序推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陕西竞技体育现实状况,应将保持西部顶尖、全国中上游作为“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制定全省一盘棋的实施策略。
根随着陕西省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十一运会成绩,可将陕西省竞技体育项目划分为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和一般项目。对于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其水平可与各省一决高低,代表着陕西省竞技体育的优势水平,尤其应注意潜优势项目的发展和突破,这是提高陕西省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项目布局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影响到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决定了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为此,通过调整体育项目内部结构,不断扩大优势项目,适时提升潜优势项目竞争力,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增长点,同时高度关注田径、游泳这些基础项目的发展。
陕西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外部和内部的良好环境,经济的发展也将逐渐显现出对竞技体育的强有力支持。但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远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市场调节作用,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体育强省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1]王子平,冯百侠,徐静珍,等.资源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
[2]房雪.影响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49-50.
[3]金宗强,张剑利,李宗浩.影响我国竞技体育战略选择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