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美莲(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45)
逆向思维,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是一种与正常思维反其道而行的思维,说通俗一点,就是“反过来想想”,逆向思维属于一般思维的一种发散,也属于一种创新,将这种思维运用到教学中,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法不仅在数学,物理等学科广泛使用,在铅球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多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认可。本文结合铅球教学,主要分析逆向教学在铅球最后发力阶段中的运用。
铅球教学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助跑阶段,滑步阶段,最后用力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分隔独立的,也不是分段完成的,整个三个阶段是一个短暂连续的过程,顺利地完成这三个阶段,才能让铅球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然而,在这三个阶段里,最后发力阶段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点。最后发力阶段是充分利用滑步或旋转获得的初速度,将人体各部分的力量发挥出来,为铅球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和最合适的抛出角度。
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是影响铅球投掷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最后发力阶段,没有利用好最后用力的技巧,那么铅球在投掷出去的时候,无法获取到最大的初始速度,影响了铅球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那么铅球落地的距离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在最后发力阶段,没有调整好状态,会影响铅球抛出的角度,角度变化了,也会影响铅球落地的距离。因此,最后发力阶段是铅球抛掷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铅球最后发力阶段在铅球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同样也是一个难点,铅球的最后用力,是需要用巧力,而不是使蛮力,铅球最后发力阶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铅球表现。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将逆向教学法运用到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中,详细地说,将最后发力阶段按照先后顺序分解为A,B,C,D,先讲解D阶段,然后依次讲解C,B,A。具体到铅球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最后用力的最后一个状态开始讲解,分析出手时的技术要领,训练学生出手姿势。接着再讲解如何利用好身体各个部分,将力量集中到铅球上。然后给学生分析起势姿势,练习到达抛掷点的起势动作要领。其实,这样的教学类似于推导数学定理,数学经常会要求学生去证明某一个公式或者定理,如果学生反其道而行,从已知的公式和定理,去推导上一层的条件,推导到第一层的时候,整个证明过程瞬间豁然开朗。在铅球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法,让学生从铅球用力的最后状态开始学习,一般最关键最困难的环节在最后,掌握好了最关键的环节,再回头学习其他的环节,会觉得前面的动作要领没有那么难了。
逆向教学法在铅球教学最后用力阶段的运用,是一个突破性的想法,打破常规教学思维,运用一种新的思维来教学,对于铅球教学,尤其是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教学,意义非常大。
首先,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增加学生对铅球学习的兴趣,教学进度推进起来会更加顺利,提高铅球教学效果。其次,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教学引入逆向教学法,是遵从学生心理习惯的,先讲解后面的动作要领,掌握好之后,再去学习前面的动作要领,学生心里清楚后面的动作需要考虑什么技巧,那么在学习前面动作的时候,会主动去迎合后面一个动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另外,逆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先学习了后面的动作,在学习前一个动作要领时,能够很自然地与下一个动作对接,即完成了两个动作之间的过渡,也再一次复习了后面的动作,学生的掌握程度就更好了,对整个铅球教学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推动作用。最后,铅球教学中的逆向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逆向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其他学科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铅球教学的逆向教学法引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为体育教学不断引入新思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铅球教学是一项有难度的任务,逆向教学的引入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让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教学变得不再那么吃力。学生对于逆向教学也非常适应,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迎合了现代学生的心理,克服了很多学生学习铅球成绩不理想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找到学习信心,不再因为掌握不到动作要领,铅球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通过逆向教学,让学生很快地掌握铅球投掷技巧,用最标准的姿势,达到最快的出手速度,找准最佳抛掷角度,让铅球在天空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1]孙鹏.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9).
[2]闫之朴,孙泊,陈雪梅,黄玉新.推铅球最后用力新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赵海军.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基础及专项力量训练特征[J].才智.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