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关系着大学生的成才、发展,关系着校园和谐安定。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和特殊群体是社会的一部分,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权利,权利受到保护与尊重。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改革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各类高校的特殊群体数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还将继续扩大。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是为了使他们能公平地获得与其身心特点所需要的自我健康管理与适应性体育知识适合,提高他们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1、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根据朴永馨在《特殊教育概论》中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一般意义上的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学生,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的学生”。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是由于、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家庭贫困、自身生理原因等原因而呈现出来的某种共同的不良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相对而言,他们是高校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处于生命历程重要转折阶段的大学生,面对着交友、学业、择业、恋爱等人生重大课题,必然给他们带来适应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心理困惑,这类人群可以通过体育健康教育,进行调解、减缓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
1.2、体育健康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育对发展大学生智力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否学有所成,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独立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稳定的情绪等。大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及运动对心理健康与调适调接后,可以更好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习的任务。
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品格培养和完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有效地克服自傲或自卑的偏执心理,形成健康的自尊心、自信的心理品质和自立、自律、自强的良好个性。体育锻炼对心理的调适,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开阔的胸襟,不求全责备,对人无偏见。通过体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学会遇事能进行正确地科学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乐观地看待挫折和人生。
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家长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难以承受大学学费以及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他们只能选择勤工俭学等方式来维持生计。据调查显示,贫困生一是生活简朴,二是学习压力大,三是心理负担沉重,四是社交能力差,就业压力大。他们也往往由于经济压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一般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把很多问题都积压在心中,容易引起心理疾病。这个群体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近几年,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能力和入学成绩也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确定学习目标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比较有挫折感;二是一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至任课老师,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厌恶学习,或是对老师的要求和管理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消极被动,影响到学习的质量,从而使学业严重受挫;三是有些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等原因影响了学业,从而引发了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四是学生学习基础太差,虽主观上很努力,考试却往往不及格,就会产生较强的挫折心理。这样,造成考试多门功课通不过,欠学分较多,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伤。
有生理缺陷的群体主要指生理有缺陷或身体有疾病的群体。对于这些学生,不仅是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生要困难的多,严重影响着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健康的心理发展。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高校不能拒收有生理缺陷的考生,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数量相对于以前多了很多。体育教师需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这些条件包括包括一些诸如要有爱心等软条件,也具备教师资格及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硬条件。一般情况下,教师条件可以用会当、爱当和能当来表述。能当和会当表述的是能力条件和知识,爱当则表示的是思想、心理条件。特殊群体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此是一致的。但是,因特殊群体自身的特点,这些条件在具体的表述上又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处理突发状况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树立正确的特殊体育教育观。但是,目前高校特殊群体体育课一般都是由普通体育教师兼任,大部分未经过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教师要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是有难度选择所喜欢学习的运动项目。新体育课程强调要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若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去学习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不可能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不但重视对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的评价。
休闲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建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将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知识与技术讲解视频等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或者回顾复习。以便学生对更多休闲体育项目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对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项目做出选择。鼓励学生创编新的休闲体育项目并上传休闲体育教学网络供师生间讨论学习和体验等。
利用校园展示栏宣传休闲体育的价值,展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宣扬体育明星事迹;张贴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新闻报道等。从休闲文化的角度让大学生认识体育,感受体育,喜欢体育。校园休闲体育教学优秀成果展示每年在校园中对休闲体育教学中涌现的好项目和好的教学方法进行集体展示。参加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增强体育教师和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科学发展。
规范的休闲活动必须符合4个标准: 能够自我实现及自我发展;能够促进身心健康; 具有社会化功能;;能够获得精神上的追求。休闲体育教学不仅让大学生接受休闲体育教学的内容,明确休闲体育的目的,掌握休闲体育活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日常休闲体育中可能会发生的失范现象进行提醒和纠正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休闲体育教学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素质教育提倡“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休闲体育教学会既追求三基教学、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体质加强等教学思想又会结合时代发展、大学生自身特征等向更高层次教学思想体系发展。笔者认为,高校休闲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是重视学生情商发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生存自救等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占得比重会增加。“行为引导”是未来高校休闲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
[1]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6):71-75.
[2]梁若雯.论规范休闲与休闲体育-基于对大学生失范休闲现象的审视[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1):66-68.
[3]周爱光.体育休闲本质的哲学思考-兼论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9,16(5):1-6
[4]张勇,孟凡强.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91-93
[5]孟凡强.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75—78.
[6]程一军.休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17-19.
[7]教育部教体艺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8]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2005,4.
[9]朱奇志.21世纪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