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超 马海畅(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传统学术领域对全民健身研究主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适宜条件、组织层面、活动层次和经济效益方面切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重点城市和重大社区,往往忽略了广大农村地区,一致对农村体育和农民健身缺乏理论与实践层次的深入探讨,甚至连最基本的完整系统都未形成,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造成的,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地域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尤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健身路径工程开展的必要性愈发迫切,也引发了学术界对农村实行健身路径工程可行性进行广泛的理论探讨。下面笔者就农村发展健身路径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以下几点: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紧接着中央至今每年都下发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政策明确了中央对农村的支持,提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方针:减免农业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建立惠及全国范围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收入迅速提升,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更加要求注重身体健康的需求也引发了健身路径工程资本向农村的流动。
健身路径在国外已经开展很多年了,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国自1997年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由此带动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进入快车道,截止200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共投资建设了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累计投入体育彩票公益基金5.9亿元,完成健身路径工程9497条。国家体育总局把2004年位“农村体育年”,引导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重心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并以第八批健身路径工程为起点,将体育彩票公益基金绝大多数用于农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由此引导各省市体育局加大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民身体素质,也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纳入正常化车道。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比重较大,解决好广大农民参与全民健身难题,也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关键,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也为农村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奠定了法律基础,紧接着1996年广州市体委、体育科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在吸取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并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投入使用。16年来“路径”作为集公益性、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健身形式,对我国全民户外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大众健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健身路径工程提供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尤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健身追求强烈,这为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健身路径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参加健身的重要途径,将是探索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切实有效方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建身路径工程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居民对参加一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强烈需求。并且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普遍性强、趣味性多等特点,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健身需求。
3.1、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新型农村体育发展体系的主要步骤。
笔者认为健身路径工程项目应遵循“实践需要与理论指导并举、实践需要与创新开展结合、实践需要与全面参与共进”的实践需要理念,发展该工程要一点带线,一线促面,搞好试点,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发展,敢于打破形式口号”高于“实践行动”的旧的发展格局,并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为全面推广新形势下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引领航向。
3.2、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发展新型农村体育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也随之改善,农民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但根据卫生部近几年对我国农村农民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我国农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特别是农民中“三高”的人群不断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充分说明农村的走、跑、球类、武术等原始的基本健身方式受场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农民健身强体的需要。发展新形势下健身路径工程将会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多样的锻炼场所和器械,在很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在农村体育场地的不足,其具有的全民性、普及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色,是其必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探索发展和建立新型农村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通过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增强农民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健身路径这个有型载体无疑将是强健中华体魄的里程碑,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把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的新途径,是从新农村建设课程设置改革、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为根本,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为目的,坚持特色,发扬创新,探索以实践促发展的新型农村居民健身体系。从健身路径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结合点出发,多方位分析健身路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综合考察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健身路径开展状况,参考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先进经验,注重求真务实,制定相关发展对策,通过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开辟出一条发展农村体育的新局面。
[1]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2008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2007,212-219.
[2]谢恩杰,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3):46-47.
[3]倪同云.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3):8211.
[4]徐云,王德喜,杨磊.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009,24(12):128-132.
[5]林建君,陈军,陆亨伯.浙江省新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