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育悲剧意识的缺失
——从戏剧体裁作品的空当说起

2012-08-15 00:51梁培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悲剧戏剧意识

梁培辉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中职语文教育悲剧意识的缺失
——从戏剧体裁作品的空当说起

梁培辉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职语文戏剧教育的空当需要及时填补。悲剧是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中职语文增补对心灵治疗具有良好作用的悲剧意识成为必要。

中职语文;悲剧意识;缺失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禹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均被列入教材,高中学生便对古今中外经典的戏剧有了接触学习的机会。戏剧作为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诗歌、小说、散文并列,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高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学习到中外经典的戏剧作品,还可以感受到戏剧文本中所蕴藏着的悲剧意识的魅力。在悲剧中,被毁灭的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能引起欣赏者对生命本真的关注,悲剧不但给了人们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被撕毁的悲观描述,更触动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尊严感、价值感以及生命本能,激发了人类蓬勃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悲剧照亮了生存事实、生命本身,使人们体验并强大了生命力感[1]。《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是悲剧,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这样的文学作品,其用意昭彰,就是要让高中学生的灵魂被撼动,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最终激发其蓬勃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

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职《语文》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这本教材除了戏剧作品没有入选之外,诗歌、散文、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均有一定的篇幅和位置,中职《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戏剧体裁作品的空当。空当的原因或许存在着这样的考虑:一是戏剧作品大多篇幅很长,由多折或是多幕剧组成,如果整体引入教材中,容易与其他体裁短小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造成教材的不平衡之感;二是戏剧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张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会给中职学生带来理解上的难度;三是戏剧教育不能给中职学生增添社会意义,中职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不需要或者根本用不上戏剧课堂上的任何知识,戏剧教育与讲究实用的社会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戏剧教育在我国大、中、小学校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渐渐受到师生的重视,其实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外已变得不可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艺术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戏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方式之一被纳入了学校教育的范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戏剧纳入普通学校教育之中,以立法或课程计划的形式确立戏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2]。国内外对戏剧教育的重视,其目光共同点都聚焦在戏剧教育在人格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作用上。戏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立人,致力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发展;戏剧教育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戏剧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戏剧教育是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人[2]。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中职语文教育不可小觑戏剧这门课程,戏剧教育列入中职语文课堂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中职语文戏剧教育的空当可以通过戏剧文学作品的鉴赏课和戏剧作品的实际排练课来填补。中职《语文》教材的附录就这样写到:戏剧文学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有其阅读欣赏的价值。同时它还对戏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和讲解,但是教材中并没有配套设置相应的戏剧作品,这样,中职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戏剧文学,只有几条空洞的概念而已。把经典的戏剧文学作品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戏剧这种不同于诗歌、小说、散文的文体所蕴藏的语言和思想魅力,又能够使他们了解戏剧所承载着的中国文化韵味。但是,学生仅仅在课堂欣赏戏剧文学作品,还不能完全体味戏剧的真正涵义,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戏剧作品的排练和表演,理论与实践结合,才可以真实释放戏剧的精义和精神所在。戏剧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学生彼此收集意见和看法,大家共同解决问题,而这些不同的意见将使他们互相冲击,激发出新事物、新意义[3]。在戏剧作品的演练中,学生可以真正发挥出主体性角色,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在相互的建议和纠正中领悟戏剧作品中的思想精神。通过对虚构角色的扮演,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就能运用扮演技能,发挥创造力,突破限制,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框,获得一些我们平日不会得到的经验[3]。中职学生在戏剧作品的创作中通过角色的想象和扮演,可以旁通到其他职业中的角色想象,为将来的就业准备好思想上的角色经验。正如研究者所说:通过学习戏剧理论知识和参加戏剧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掌握社会交往所必需的方法与分寸,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4]。

更重要的是,校园戏剧成为师生参与学习和艺术生活的方式,学生在校园戏剧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戏剧舞台流淌出来,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无论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还是学生判断生活、评价社会、表达思想、传播知识、分享经验,校园戏剧成为理想的教育延展平台[4]。校园戏剧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学生在戏剧作品中把经典的历史和文学故事,或者当下社会的热点事件,在舞台上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使学生对过去或者当下的事件进行思考和判断,并让他们的人格在戏剧艺术中受到有益影响。从中国现代戏剧的诞生,到改良旧戏,再到文明戏及话剧的演出,先驱者不是纯粹的戏剧爱好者,更主要的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创作戏剧的[5]。戏剧舞台是一块很好的教育基地,从戏剧舞台上曾走下许多志士仁人,到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抛洒过热血,还历史与社会生活一份良知。因此,在戏剧教育愈来愈重要的今天,中职语文课堂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重视起来。

像《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还有很多,《桃花扇》、《赵氏孤儿》、《梧桐雨》、《长生殿》这些都是经典的悲剧作品,把其中一些经典之作选入中职语文课堂,将是一件不无裨益的事情。《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写的一部传奇剧本,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叙说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王国维曾评其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共四折一楔子,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不论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都充满着高洁甚至神秘的意味,隐含着人生的教训和哲理。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抛弃外物的毒化与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他会变得纯洁起来、真挚起来、高尚起来[5]。然而,中职语文课堂在悲剧意识教育这个环节上出现了空缺,其教材中并没有选入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作品。就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来分析,除了实用语文操练(应用文写作),中职语文情感主题教育均倾向于积极向上,基调偏于宏大乐观,即使有浅唱低吟,也只是思乡、凭吊古人的淡淡忧伤,并不算是悲剧。因此,中职语文出现单向度的情感教育局面,学生除了要懂得积极、乐观、昂扬的人生情感外,还应对创伤、低落、悲情的心理有所体味和反省。没有悲剧对情感的撞击,中职语文在学生灵魂的提升和净化方面,便需要另一番努力。

中职语文教育悲剧意识的缺失,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学生存在着缺乏自信的心理意识,大部分学生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于是在心里留下创伤和郁结。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上,再渲染悲剧意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另外,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实践知识,侧重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的教育,希望立竿见影地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悲剧教育不同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入式教育,它往往从事物的反面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切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演示人生的价值,提示事物的内涵,锻造人的品质和意志[6]。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职语文要增补对心灵治疗具有良好药效的悲剧意识教育课堂,将是一个艰辛的选择和努力。

[1]许虹.悲剧的力量——宣泄、净化与生命力感[J].沧州师专学报,2002(4):12-14.

[2]臧平.境外戏剧教育现状综述[J].戏剧文学,2011(7):83-84.

[3]舒志义.论戏剧的教育与教学功能[J].戏剧艺术,1999(3):85-88.

[4]吴戈.戏剧与教育[J].学园,2009(2):85-92.

[5]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余志卫.从悲剧的特点谈悲剧教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4):19-21.

G420

A

1671-1246(2012)10-0062-02

猜你喜欢
悲剧戏剧意识
伟大的悲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有趣的戏剧课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戏剧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