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特色课程的创建

2012-08-15 00:50:01张天宇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素质素养改革

□ 张天宇(三江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2)

在上世纪末,第一轮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指明了改革方向——全面的推进了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而我国随之在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也有效的提高了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我国的高等校也都在此时积极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1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进行了多次变革,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开始走向了全民教育、民主教育、现代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道路,与之同时,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主体也已经转向了情感式教育、竞技式教育、生活式教育、身体式教育,这是前所未有的改革。为此,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也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保持好与时俱进的势态,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创建出一个崭新的课程目标计划。

1.1 、从体育本质出发,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传统的体育思想就是培养学生必要的体育素养,但是其缺少素养的培养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突出的总体目标,包含高校体育的素养内涵并且非常的丰富,这其中育人乃是最高目标,也是终身教育教学的方向,而知识与技能作为主导,身心发展相协调,培养能力是重点。沙莲香教授层指出国民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深层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包括智力的素质和身体的素质,而深层的素质则主要包括道德的素质和人格的素质等等。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国民素质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出体育素养包括了身体素质和深层素质,还兼容着技能、健身、养生几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体育素质的全新理解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创新,也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1.2 、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开始,也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受到越来越重的生活压力,身体严重超负荷,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健康也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这还包括人们对社会的适应和心理的健康。在我国高校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之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同时教学中将心理的教育和身体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原理,进一步的促使我国高校学生达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

2 、高校体育教育特色课程的创建

2.1 、创立高校体育教育特色课程的依据

我国大学的体育课程,可以再次恢复其正常的秩序,在1979年时,它还是很难反映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特征。直到我国颁布了《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时,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才有了指导性的文件,近接着在2003年我国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却明示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各部分的整合总要求和要素的协调,我国高校在此条件下,从微观和中观方面求“异”,实现了我国高校自身所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改革。这样我国各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在此《指导纲要》的统筹指导之下,严格的遵循这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充分的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利用我国高校自身的优势,创建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我国高校学生需要的有个性、有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有效的实现了我国体育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发展。

2.2 、课程模式的生成方式

由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不够显著,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依据相关指导性文件,结合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创设出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目前进行的体育课程模式在探索与创新时,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借鉴其他学校进行创造,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结语: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研究新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进行不断摸索和研究,为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1]毛振民.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谭华,李勤.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2003.

[3]辜伟节.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67-68.

猜你喜欢
素质素养改革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