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巍
大约是在文革期间,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一位工人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说:传统的木杆铅笔,他建议不要加上印花,只要白坯就可以了,反正在使用的时候都是会被卷削下去的,何必去花那种冤枉功夫和成本呢。为了这封工人的来信,《人民日报》还特地写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赞扬这位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但事后没有下文了,也未见市场上有这种白坯的铅笔出现。
本人回溯四十余年前的这则往事,浮想联翩。首先,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甚至生活琐事都是一张面孔,很少会有创新和华丽的东西出现。那个时候,服饰一派灰黑,生活也很艰苦,吃饭“瓜菜代”,越穷越光荣。这种时代背景下,这位工人关于铅笔的建议受到热捧也就见怪不怪了。然而,人们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的夏天只为遮身蔽体,冬天只为御寒保暖的衣服,只要穿上适合,反正要洗了变旧最后扔掉,又何必那样五彩缤纷、锦上添花呢。我们吃饭,就是为了活着,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反正都会排泄掉,何必山珍海味,配那么多调味品。我们的房子是为了避风雨、防侵安居,只要有墙有顶,有门有窗便可,又何必花那么多钱去装饰、美化呢。我们的道路、公路、铁道都是为了行,只要路面平整,车辆通行就可以了,何必两旁植树种花、护林绿化呢。进而城市里那些黄金宝地、高价地产,何必建成花园美化环境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回忆往事,会倍加珍惜今天和谐的社会、美化的环境,充满着爱的幸福生活。
时尚与美是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对这些元素的向往是全民的期盼,也是作为精神文明的物质元素——文化用品的内涵,美化我们的生活吧!文化用品理应有它的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