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杨必译《名利场》为例

2012-08-15 00:50:41龙芳菲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弗尔名利场归化

龙芳菲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翻译研究经历了前语言时代﹙pre-linguistic period﹚和以语言为中心﹙linguistic-centered world﹚的时代之后,进入了功能理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摆脱了过去静态对等研究模式,进入了描述翻译研究阶段。这一趋势更是随着操控理论的提出而日渐明朗。

一、操控理论

操控学派,即欧洲比较文学学派,认为翻译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分支,所有的翻译都是对原著的操控,因为译本会对原著进行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的改变。他们把译本看成是目标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影响,一个包括图里、勒菲弗尔、蓝伯特、埃尔曼和巴斯赖特等学者的研究小组成立起来,并举行了以翻译文学为主题的研究会议。还出版了论文集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这本书的主要思想课概括为: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应该是以目标文化为标准,描述性的,功能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应更加注重那些左右译本产生和接受的限制因素[1]120。但是这方面研究的真正突破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当时勒菲弗尔和巴斯赖特合著了一部《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这本书标志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真正来临。除了这本书,操控理论的精髓还体现在勒菲弗尔的另外一部著作 《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控》中﹙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勒菲弗尔曾对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表示很大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更加强调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系统的内部组织和控制机制[2]125。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引入的新术语: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以及论域。他认为翻译和史料、文集、评论以及编辑一样是一种改写,存在于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但是改写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被许多因素控制着。正如他自己所说,任何目的的改写都反应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以一种特定的方法和在特定的社会操控着文学。改写就是一种操控,是一种在某种力量控制下的操控行为[3]1。本文讨论的是意识形态和诗学这两种因素对译本的操控,下面来看看操控理论中的这两种因素。

第一,意识形态

这是勒菲弗尔非常感兴趣的一点,他本人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一开始只是定义成世界观,后来认为意识形态是规范世人行为的形式、传统和信仰。最后在其最后几篇论文中把其定义为在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社会中被人们所接受包含人们意见和态度的观念格局,这种格局左右着读者和译者对待译本的态度。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对译者选择译本,选择翻译策略,对他们组织词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更是左右了译者怎样对待原文中的论域和语言[3]41。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诗学。

第二,诗学

在他的理论中诗学包含着两个因素:文学语言因素,其中包括文学表现方法、种类、动机、原型、情景和形式等;以及功能因素,即文学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和文学在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2]127。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诗学的艺术。诗学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学交流有着重大的影响。意识形态和诗学作为控制改写的两大因素,两者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尤其是诗学中的功能因素,在文学系统中,诗学是由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而产生。自从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更多的注意力被放在了研究目标文化中影响翻译全过程的社会文化背景。勒菲弗尔更加强调了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这一创举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他虽然强调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制约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绝对的,译者也有其干扰因素。这里强调的是影响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杨必翻译《名利场》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二、《名利场》译本的思想与诗学背景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政治上,中国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国内宣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仅仅建立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和策略还不够,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跟上脚步。在新的历史时代,翻译工作也经历了改革。两次有关翻译会议的召开也揭开了新时代翻译发展的新篇章。在遵循当时制定的文学文化策略的基础上,翻译也显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必须要满足大众审美要求[4]276。根据勒菲弗尔的理论,潜在的观众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3]93。建立大众文化的目标决定了普通大众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翻译的主要读者,由于这群读者的水平有限,文学翻译的语言应该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生动文学语言。杨必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翻译的《名利场》,当时大部分原作都来自苏联。当时的文化完全服务于政治,由于政治原因西方的译作处于次要地位。当时中国虽然落后,但对于西方的文化却不屑一顾。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先进的理论,占据着主流意识形态,所以除了一些自然科学书籍和符合中国主流文化的经典著作,西方的文学是不被中国主流文化接受的。正如勒菲弗尔的理论所言,当源语言的文化意象不被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接受的时候,译者在翻译时就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权力[5]91。这一点在杨必翻译中有了很好的体现。1951年召开了第一次又关翻译的会议。会上指出了翻译在新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翻译被前所未有的摆上了重要的地位,帮助建立一个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第二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文学翻译的规则,会上茅盾发表了演讲,题为《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这篇报告把文学翻译放到了艺术创造的高度,指出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不同,译本必须要原汁原味地把原作的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让他们和源语言读者一样可以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一目标,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用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方法绝对不可能传达原文的精髓,不仅观众欣赏不到美,内容也无法吸收。所以要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要求译者用英语来阅读,用汉语来思考。虽然这一切条件都要求用纯正生动的汉语做文学翻译,并不意味着译文中找不到原语言的影子。自从1919年以来,汉语就深受英语的影响,不但新词层出不穷,连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语法在语言欧化的强大趋势下都发生了变化,这种趋势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才被遏制。但是影响已经造成了。无可否认,欧化一定程度上让汉语语法更加系统了。所以茅盾在报告中也鼓励译者保留欧化成分,继续创造新鲜词句丰富汉语。

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这段时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在文化方面受到苏联的影响。从1949年10月到1958年11月,我们翻译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数量达到3526,占了整个外国文学艺术作品的65.8%[6]6。文学被认为是社会真实生动的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更是被提高到了政治的地步,这一点不仅契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也填补了新中国建立不久文艺理论的空白。但之后鉴于其太过教条化,且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慢慢地继承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瑞金组建第一届临时政府时就规定了文学应该为工人和农民服务的方针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军。当时已经规定了文学艺术应该以工人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走出一条代表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路线。这种思想在毛主席延安文学艺术座谈会上得到重申。座谈会指出应该好好传承文学和艺术遗产,要吸取精华去除糟粕,为文学创作积极同化外国文化中的精髓。为了更好服务大众,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957年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毛主席号召人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加入到打倒资本主义的战斗中来。文学和艺术作为社会矛盾的温度计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肩负着重建新中国的任务,当初的文艺指导方针再次被重视。当时毛泽东提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予了作家们自由创作的空间,文学艺术现实主义的流行要求作品本着为社会的主力军工农兵服务的宗旨下真实反应社会。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状况来看,为了契合大众对文学的品味,译者不得不选择地道的汉语来表达原文,恪守本民族的语言传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已经深受英语的影响,欧化的汉语已经深入到文学语言中去,想要译文完全的地道已是不可能。这一现象决定了译者必须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铺的翻译策略。下面就来看看这两种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体现。

三、译文中的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策略,它们的历史可追溯到1813年施莱尔马赫宣读的论文《论翻译方法》。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译者想把处于不同的世界的作者和读者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读者不走出本民族语言范围就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原作者的情况下,有两种译法:让读者接近作者或者让作者接近读者[5]149。韦努蒂把前者定义为归化,后者为异化。归化要求译者以透明的流畅的本民族语言来翻译,尽量减少因语言不通带来的陌生感;异化则尽量保存原汁原味,语言上文化上都要保留原文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译文中的归化为主,异化为铺的翻译特点。

(一)翻译中的归化

杨译中的归化用的出神入化,这得归功于她地道的用词和对句子的重组,不受原文的约束。

第一,措辞上的归化:

⑴她采用四字词语,不仅可以丰富文学语言,也可以让句子更有节奏感。

例 1:Thus the doings at the Hall were the great food for the conversation at the Rectory…

这样,大厦里的一言一动都成了牧师宅子里谈话的资料

例 2:Is it not a poor governess’s duty,who has not a friend or protector in the world?

无亲无友的穷教师还能不能随和儿一点吗?

⑵采用口语化的用词

例 1:A black servant,who reposed on the box beside the fat coachman…

胖子车夫的旁边坐着一当差的黑人…

例 2:Nay,the acute observer…

眼睛尖点儿的人…

⑶灵活地使用动词

例1:…and his jaw thrust out,and he began to grin hideously,his little eyes leering towards Rebecca.

他伸出下巴涎着脸儿笑起来,乜斜着一双小眼睛对她一溜,那样子难看极了。

第二,句子上的归化

⑴句子重组

例 1:And as he pulled the bell at least a score of young heads were see peering out of the narrow windows of the stately old brick house.

这所气象森严的旧房子是砖砌的,窗口很窄,黑人一按铃,就有二十来个小姑娘从窗口探出头来。

作者是按照从“head”到“windows”到“house”,这和中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相反的,译者把这纠正过来了。

⑵偏爱对偶

例 1:The world is a looking-glass,… laugh at it and with it,and it is a jolly kind companion.

这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

第三,文化上的归化

纽马克曾把文化分成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包括组织,习俗,活动,程序,概念文化以及种类和习俗文化。

⑴包括组织,习俗,活动,程序,概念文化

例 1:“I promised Bonamy of our service,sir,”said Joseph

乔斯夫嚷道:“爹,我答应我们公司里的保诺美今儿和他吃饭的。”

例 2:some ladies of indisputable correctness and gentility will condemn the action as immodest

斯文知礼的奶奶小姐们或许要骂她不害臊

⑵社会文化

例 1:The two couples were perfectly happy then in their box

其余的两对兴高采烈的在茶座里谈天

例 2:she gave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landlord,to the servants.

她把这话告诉旅馆主人,告诉跑堂的。

⑶物质文化

例 1:…she wore light clothes.

…穿着水绿天蓝的袍儿褂儿。

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杨必译本里面被运用的非常彻底,到处可见;但任何一部翻译作品里不可能只存在一种翻译策略。原作品中的语言和文化多多少少都会在译本中留下痕迹。

(二)翻译中的异化

第一,用词上的异化

在一些归化为主的文学翻译中译者甚至将人名都翻译成中国人的姓名,但杨译却采用了音译法。

例 1:…”asked Miss Pinkerton herself,that majestic lady;the Semiramis of Hammersmith,the friend of Doctor Johnson,the correspondent of Mrs.Chapone herself.

她算得上海默斯密士这一带地方的赛米拉米斯,又是约翰逊博士的朋友,并且经常和夏博恩太太通信

与汉语相反,英语作为形合语言,频繁使用人称代词是其一大特点,这一点在杨译中也有所保留。

例 2:she rallied him about it;she had perceived his folly;she warned him;she finished by owning that little Sharp was the most clever,droll,odd,good-natured,simple,kindly creature in English.

她和他嘲笑了一会,说她早就知道他着了迷,劝他小心在意,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夏泼这小东西确是又聪明,又滑稽,又古怪,性情有好,心地又单纯忠厚,全英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角色来

第二,句子上的异化

把状语放在句子后面,频繁地使用“的”等都是汉语欧化的表现。

例 1:“…you made every body laugh in the Gardens,though you were crying yourself.”

游乐场里人人读笑话你,虽然你自己在哭。

例 2:O,my excellent and kind friend.

我的亲爱的慈悲的好朋友。

第三,文化上的异化

⑴包括组织,习俗,活动,程序,概念文化

例 1:“such an angel as YOU I am sure would,”Mr.Dobbin said…

他说:“你是天使化身。”

例 2:And her pleasure was to ride the young colts,and to scour the plains like Camilla.

她爱骑着小马,像卡密拉一般在旷野里奔跑。

⑵物质文化

例 1:“Try a chili with it,Miss Sharp,”

“夏泼小姐,跟‘洁冽’一块儿吃吃看。”

四、结束语

虽然文中出现的异化不少,但是和充斥着全文的归化译法来说,还是占据着次要的地位。当时的意识形态和诗学都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的社会状况,人们对于翻译的概念和翻译扮演的角色,文学的角色以及流行的文学语言都创造了一种氛围让人不得不跟着潮流走。这些情况都印证了操控理论的合理性。杨必译《名利场》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的适用性。一部文学巨著要流芳百世,除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以外,优秀的翻译可以赋予其第二次生命。翻译的历史证明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语言表达,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服务[7]198。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按照操控理论,也必定有一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优秀译本出现。

[1]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2]Hermans,Theo,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a.

[4]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b.

[6]朱徽.中西翻译史纲[Z].教学资料,2007,(6).

[7]张今,张宁.文学翻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弗尔名利场归化
令人头痛的失物招领
Dream pursuer on the snow 雪上追梦人
名利场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18
名利场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40
名利场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06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践行“耳朵学习先行”并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下)——莫雷·沙弗尔创造性音乐教学观的多维解析及现实思考
践行“耳朵学习先行”并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学(上)——莫雷·沙弗尔创造性音乐教学观的多维解析及现实思考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