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及其路径探析

2012-08-15 00:49:04潘学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潘学浩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及其路径探析

潘学浩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从无到有,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媒体化、移动便捷化和社交化的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大学的思想和行为。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成败。为此,必须以德正身、以范正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

互联网;文化生态;路径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和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优化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力保证。

一、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社会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传递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该文讨论的网络文化就是指后一种。高校网络文化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它的文化载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手机、电脑等,具有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大量的信息性以及快速的传播性,同时文化的主体也具有不确定性,处于相对自主状态。特殊的是,由于每个人都在掌控着网络传播的内容,因此高校网络文化不同于以往的高校校园文化,它的主导权具有更加的不确定性,因而高校网络文化生态更需要有人去引导它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保证高校网络文化正确向上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们的成才。

二、高校网络文化特点及优化网络文化生态的必要性

1.网络的媒体化特点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却削弱了传统教育的功效。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这让网络中扑朔迷离的各种文化、思维、观点以及价值观在网络上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加剧了全球化的进度,使得各种价值观、文化以及思想相互交流,从侧面削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效,使得很多学生陷入迷茫,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疑惑,不知何去何从。这样的特点有利有弊,一方面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文化,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让学生形成了平等、自由、民主的进步观念;但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学生偏离了自由思想,道德观念被弱化,这样可能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通过一些西方文化、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侵蚀。

2.网络“可移动”、“便捷化”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网络安全和大学生网络慎独提出了新的挑战。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是这样。它一方面在帮助大学生学习成长,但另一方面也在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有进步、有益的内容,也有不正确的、反动的、暴力的、黄色的内容,进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意识领域里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通过变相的理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求知欲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是非判断能力尚不成熟,极有可能落入陷阱,思想产生错误。二是大量信息垃圾的毒害。网络文化下各种社会思潮在网上激烈交锋,下流、庸俗信息和反动、迷信言论在网上无序传播,造成严重的网络污染。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若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坚强毅力以及自觉性,很容易走上弯路,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业,而且容易走上犯罪等道路,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3.微博客等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给高校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养大学生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提出了新的课题。2011年11月21日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公布,目前微博客等社交网络呈蓬勃发展势头,我国微博客用户已经超过3亿。而每一个微博客都是一家自媒体,人们知晓新闻不再通过以往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而是通过更加迅速的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条新闻可以随意地转发上万次,大大增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网络的便捷性、快时效性决定了微博客的用户在转发时只需轻轻一点,而不需要考虑转发的后果以及信息的真实性,这样就给了很多虚假新闻以可趁之机。可以看到,许多虚假新闻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转发数万次而其辟谣新闻却乏人问津。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混乱,难以规范,技术的缺陷又给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一个天生的枷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在论坛上介绍说,我国已成为互联网大国,用户规模世界第一,目前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如何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

三、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的基本途径

1.推进法制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许多人认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因此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是自由的,是可以不受约束的。但网络世界不是虚拟世界,它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一部分,任何人若其网络行为对他人造成了实际影响或者反面后果,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信息爆炸时代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公众权益保护带来新的困扰。比如:“人肉搜索”将搜索对象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情况等个人私密信息公布在网上,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因此,针对这些已经暴露的问题和很多还未暴露的问题,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制度,重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强化网络经营者的责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公共道德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约束,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2.深化道德教育,占领红色阵地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全面了解;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事物的鉴别和分析判断能力欠缺。因此,在“自由”的虚拟网络环境中,他们的舆论感情筑成的防线很容易崩溃。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功能,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导大学生做网络道德文明的倡导者、先行者。高校应当结合国内外的大事件,在网络上展开网络伦理教育,为学生们带来优秀的情感教育,开展网络精神文明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深化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建设、反腐败的种种成果,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教育。

3.强化安全管理,打造防范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正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高校校园网络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安全地利用好校园网对一个学校的今后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例如病毒的传播、对网络的破坏等等,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维护制度。建设校园网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同时,对建设好的校园网络我们应加强安全防御意识,建立相应的安全防御体系和管理维护制度,以确保校园网正常安全运行和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实施心理干预,开展有效疏导

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科学规范系统的网络文明教育可以起到一般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的特殊效果。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由于其传播性强,使得教育难度低。建立起规范的心理教育平台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受到良好的精神教育,改善了高校的网络文化环境,优化了网络文化生态。

5.把握舆论导向,着力行为引导

青年大学生十分热衷于网络,而且善于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但当下的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有些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很深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准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导向,建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网站,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优秀艺术成果和历史文化等转化为数字产品,实现网络现代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网络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在网络信息时代,仅仅学习专业方面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深厚的美学内涵,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创建各类主题网站,开设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坛、网上党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因为设立主题网站特别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调动其主动性和参与性。

[1]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

[2]纪淑云.“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EB/OL].[2010-06-15].http://myy.cars.cn/file/2010030835473.html.

[3]林海霞,赵彦敏.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82-83.

[4]郭加书,陈涛,王鑫.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与行为引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23-24.

G64

A

1673-0046(2012)3-0105-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