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海
为了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地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相继设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如何提升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关系到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大计[1]。各地政府为了使对企业的管理更贴近、更务实,已普遍将企业的管理按照属地原则划分至市(区) 县进行管理(央企除外)。由于市(区)县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所以各市(区) 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事关我国地方企业发展的大计[2]。
笔者长期工作于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为企业服务、促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提升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有了较深的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
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主要宗旨是服务于地方企业,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使企业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支撑,进而促进其生产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企业所需要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中小企业,从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到决策、管理、培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然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员工并非是“全能”专家,他们或许在一个或几个领域较为精通,不可能“样样精通”。为了适应企业的全方位服务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才能很好地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因此,建设一支善于学习的知识型服务团队,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首要任务。应当结合中心人员的知识能力构成情况,安排对所缺项目进行针对性学习和培训,为了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全体中心人员的知识面总和应当能够全部覆盖所需服务项目。
不仅如此,鉴于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现状,应当要求全体员工不断跟踪国际、国内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随时学习新知识、不断研究新问题,这才能帮助企业紧跟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跟上发展潮流,增强企业竞争力。
既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宗旨是服务于地方企业,那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是中心的必修课。企业对于服务的需求是多样的、多变的、及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想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只有深入企业,才能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企业,才能服务于企业。
总结这些年为企业服务的实践,我们发现地方中小企业最急缺的服务是专利技术及软件开发服务。因为他们对于专利技术及软件的开发缺少相关专业人才,不了解应当如何开展专利技术及开发软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将专利技术及软件开发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是必须的。以姜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例,近三年来,我们深入企业帮助其开展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的申报材料撰写工作,成功地帮助企业申请了近百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大部分已获得授权。由于有这些知识产权的支撑,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为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的销路,助推企业上规模、上质量,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大直径齿轮加工企业,但近年来却受到同行中小企业的同业竞争,致产值和利润下滑。我们经过深入该企业调查,发现该企业未能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受到损害。了解后,我们建议他们在产品和工艺的专利申请方面多下功夫,但该企业缺乏专利人才,我中心即派人为其开展产品和工艺专利文件的撰写和申报,现已帮助该企业获得了产品和工艺专利二十多项。得益于此,该企业获得部、省、市级的多项高新技术项目支持,这些项目产品由于有知识产权保护,因而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和发展。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如科技、发展与改革、经济与信息、各行业主管部门等,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拨发扶持资金。但要拿到这些资金,要由企业自主申报,经过专家组评审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获得。而地方中小企业恰恰非常缺乏开展项目申报的专门人才,他们往往不知道应当如何撰写申报材料才能达到申报要求。由于现在各类项目基本上都是由评审专家组根据申报材料的内容进行评审并决定项目的归属,那么,申报材料的质量就成为项目能否申报成功的关键。而政府的项目资助资金对于助推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中心非常重视帮助企业开展项目申报服务。
现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各地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人口红利”趋于终结,“用工荒”已在全国蔓延,过去靠廉价劳动力发展企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加之美、欧对中国大打贸易战,已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因此,提高产品的品质进而确保并提升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提高员工素质是关键。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已非常迫切。但是,各地中小企业缺乏培训师资和相关资源,由我们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开展培训服务正逢其时。实践表明,现在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对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应当投入很大的精力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过去似乎只有大型企业有此需求,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今广大的中小企业更加需要这项服务。但是,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不可能为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一方面中小企业不愿意付出高昂的咨询费用,另一方面,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既无精力、也不屑于为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而且,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开出的“诊断药方”也不一定能适用。一般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擅长为大型企业进行企业经营战略方针咨询。而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重点并不在经营战略方针上,更多的需求是战术层面上,亦即日常的企业管理方面。比如:技术管理、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这些方面,正是我们生产力促进中心所熟悉并擅长的。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管理方面不到位,而造成效益低下,如果我们主动深入帮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帮其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从事一般锻造产品的中小企业,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兴起,该企业将主产品瞄向了汽车齿轮的精密锻造和机械加工,产品方向非常正确。但企业在技术开发及现代管理方面力量较为薄弱。有鉴于此,我们姜堰生产力促进中心派员深入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诊断,发现该企业在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方面,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研发技术力量方面比较薄弱。我们中心随后派人帮助该企业起草工艺、设备、技术管理制度,选派人员协助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在我中心的帮助下,该企业迅速成长,现已成为世界高端汽车精密齿轮制造的骨干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是科技的领先者,他们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每年产生众多的科技成果。但是,其中大多数科技成果没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广大的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充分的沟通。一方面企业需要先进科技成果来提升产品档次,但却苦于不知如何获取,而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苦于找不到企业来转化。我们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可以充当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桥梁,因为我们既有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络的有利条件,又具备与企业沟通的良好优势,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就容易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双方各得其所,促进双方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资源,他们的发展受到很多制约,作为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应当全力以赴支持他们的发展[3]。但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做,这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由于没有现成的规范和模式,只能边做、边学、边总结,本人从创办姜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始,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总结出上述经验,相信只要按照这些方面的内容去做,一定能够使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帮助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张忠义,吴瑶.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探讨[J].江苏企业管理,2001,(4):51-52.
[2]季非非.关于加大生产力促进中心扶持力度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94-95.
[3]陈江,盘永娜.服务三农助力企业创新创业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大幅提高[N].广西日报,200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