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成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文化作为特定人群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其自身虽是无形的,但文化塑造的人却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文化积淀越为深厚、文化精神越为先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就越为丰富、越能持续。学校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是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社会机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能够对引领时代主流文化价值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起到启示和形塑作用。对于正处在激烈变革时代的高校来说,要想把自己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影响、有竞争力的高校,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此,高校要牢固树立“文化兴校,内涵发展”的治校理念,立足“三个推动”,建设“五种文化”,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所谓“三个推动”,即通过深化具有丰富内涵和自身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单纯依靠外延发展转变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的内涵发展;通过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提升、文化铸魂、和谐共建、强基固本”四大活动,推动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显然这些要求必须立足于推动学校和谐文化、学习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作为学校的两大中坚力量,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两大主体。必须从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入手,营造内涵发展的和谐氛围,努力把师生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和谐聚合力、促发展。
(1)以硬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环境是学校的外在形象,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到:“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环境优美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卫生的食堂、舒适方便的学生宿舍等,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近几年,我校不断加强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展现学校外在形象的同时,也为和谐文化中的软环境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2)以软环境建设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对于硬环境而言,校园软环境容易感知却难以定义。而这种难以定义的软环境恰在无形中荡涤着人的灵魂、培育着人的精神、塑造着人的形象,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对于以教师和学生为两大主体的高等学校来说,师风、学风和校风构成了和谐文化的软环境指标。
第一,以“厚德博学”推动师风建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加强师风建设,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四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内涵是高等教育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新时期师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加强师风建设,不仅要加强学术环境、育人环境的建设,体现学校的内在气质,更要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己”的道德风范,彰显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师风促学风,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学校的内涵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
第二,以“修德励学”促进学风建设。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学风,是指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治学方法,学生求学精神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求真务实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德、学”并修,以“厚德博学”的师风激励学生“修德励学”,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以师生的和谐促进内涵的提升。
第三,以“立德树人”加强校风建设。“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核心使命。新时期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财力、物力相对匮乏等难题,又受到一些庸俗观念和浮躁风气的影响,使高校的校风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风建设,营造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事实上,校风的形成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便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时刻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校师生重塑自我的“无形熔炉”。同时,校风也是一种巨大的管理力量,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震撼力,使师生为了共同的追求顾全大局舍弃“小我”,无形中形成“心理契约”,培育一批批学子在这个环境里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最根本的要靠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最关键的是要靠加强学习。大学是以高深学问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学人共同体,其本质在于卓越的心智生活,而学习恰是启迪心智的根本途径。对于高校来说,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条主线来推动学习文化的开展。
(1)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引导纵向学习文化的开展。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进一步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1]胡总书记的讲话立意深远、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学习应该坚持的态度、动机和方向,为我们今后加强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是文化领域的主战场,高校党组织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同时又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和显著特征的教育教学阵地,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学习文化,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引导教职工进一步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读书学习活动,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一纵到底”的勇气和恒心加强学习文化的开展,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以实施多渠道教育方式推动横向学习文化的开展。从横向上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掌握好各自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本领。
第一,开展教育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也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开展教育培训就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是知识的汇集地,理应在知识爆炸时代走在社会的前列,在高校中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防止知识老化,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实现师生的知识共享。
第二,抓好成果转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际,对于高职院校的师生来说更应如此,因此,学习要与服务地方发展结合起来,重点提高服务和促进地方发展的能力;与师德学风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在服务社会中找到差距和不足,促成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在提高素质中树立信心和信念,增强内涵发展的动力。
第三,树立典型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犹如学校的“灯”与“火”,“灯”可照路,“火”可暖人。树立一个好的典型,可以使师生学有榜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树立典型是学习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展示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使师生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而且能够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为学校发展壮大献计献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制度不仅可以促使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好的制度因为公正,因为维护了人的权利,所以能激发和保护人的创造性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并不仅仅是约束人的,更是解放人的,更确切地说,制度通过约束人而解放人。
回顾我校过去的历程,有很多经验和体会值得总结,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正确引导、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团结鼓劲、坚持实干兴校等原则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把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当前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1)立足实际,构建制度体系。孤立的制度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把相关配套的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的功效。因此,在制度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实际,注意制度体系的建立,全面梳理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师资配置、绩效考核评价、责任问责追究、激励约束惩处等机制,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学校的良好运行、发展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 与时俱进,注重制度创新[3]。制度要充分发挥作用,真正管用,必须正确反映实践的要求并不断创新。创新是制度建设的灵魂,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在制度创新中,我们既要注重“从无到有”的建立,也要注重“从粗到细”“从有到优”的完善。对于实践有迫切需要而又没有制度的,或者有制度但不适宜的,要抓紧修订;对于上级颁布的比较宏观的规章或工作要求,要尽快细化;对于废旧过时的,要及时清理。总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必须与时俱进,既体现连贯性,也体现时效性。
(3)跟踪分析,提高制度效力。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效力,是维护制度权威性,提高制度执行力,营造全校上下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的关键。在空间维度上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死角、无断层管理,在时间维度上实行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全面、全程的不间断管理。抓领导带头,抓检查督促,抓群众监督,抓奖惩推动,从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制度的高效执行两方面有力地推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高校来说,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人文性、育人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构筑规范有序的廉政文化体制机制,在营造洁净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争取校园和社会互动。
(1)树立正确的校园廉政文化理念。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高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阵地,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校园廉政文化理念,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坚持有案必查的同时,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在领导层面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在教师层面要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在学生层面要加强廉洁品质教育。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风学风。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
(2)构筑规范的校园廉政文化机制。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师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对于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构筑规范的校园廉政文化机制,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把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结合起来,推动廉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把主题的严肃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把加强廉政教育与构建内控机制结合起来,及时防范廉政风险[2]。
借鉴“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构建高校的服务文化,积极营造职能部门为一线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氛围,是高校以师生为本,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切实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1)提升工作理念。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抓好内涵建设又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突出特色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带动一般,既要抓改革创新又要抓成果巩固,既要发扬民主又要严格管理,既要集思广益又要科学决策。如果我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能够定位是建设者而不是观光者,是主人翁而不是评论家,是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那么“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就会牢固确立。
(2)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五小”育人的工作路子。一是要讲清小道理。小道理,就是身边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方面,小道理具体,能够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小道理实在,能够拉近与师生的距离,使其信服、产生共鸣。二是解决小问题。小问题就是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大问题往往是由小问题积累、演变而成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大问题。三是开展小活动。小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形式灵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参与性强。强调开展小而活、细而实的活动,能够培养广大师生互助友爱、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能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四是做好小事情。师生衡量干部作风和水平,往往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看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小事好做,但做好不容易;一旦小事做好了,就可以产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效果。做好小事,要热心、真心、耐心。五是宣传小人物。小人物是指在师生身边、师生信得过、形象立得住的优秀典型。宣传小人物,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师生信服并易于学习。
通过“五小”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到服务文化的真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做服务的标兵,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立足“三个推动”,建设“五种文化”,对学校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抓落实、抓成效。
一是增强执行力。执行力关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学校工作成效。要进一步克服懒惰的工作作风,要有大局观念,增强工作的步调性,提高工作能力和热情。二是增强中层观。学校的中层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层干部要想问题,多用心,勤用力;要带头垂范以德为先、以德为荣、以德为高;要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做出自己的特色。三是增强责任心。责任心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岗位的重要性,其次是要充分认识爱岗敬业的重要性,第三是要勇于和善于虚心向同行学习。换句话说,有责任心就是做好平常事、做好应该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在此前提下,树立乐于做事、快乐做事的观念,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干部乐干的浓郁氛围。四是增强爱校情。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她多做些事情,使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处处充满着情与爱,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她的温暖。不做任何有损于学校形象的事,不说不利于学校的话,不传播小道消息,为建设和谐幸福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是增强服务力。通过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工作效能有明显改进、工作效果有明显好转。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做到态度端正、举止文明、形象优雅、状态良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成立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7-01)[2011-09-04].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
[2]刘晓辉.坚持文化兴关注重内涵发展[N].人民日报,2010-12-06(12).
[3]高海水.高校如何搞好制度建设[J].河南教育,2008,(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