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学报数字化的思考

2012-08-15 00:48王东霞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报数字化数字

王东霞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期刊社,江苏南京211168)

数字传播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我国政府已将数字出版提到了战略地位,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面对新形势,高校学报必须积极面对技术革命及创新带来的变化,整合人才、内容、技术等资源,抓住数字化革命带来的机遇,突破同质化,以推进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1 数字出版概述

数字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和数字化制作,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数字出版的实质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赋予出版内容以新的形式,但是形式的改变又带来了各出版环节或产业链的系列变化。其实,数字出版的实质仍是内容出版,是借助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创作、生产、加工、整合和传播、消费的过程。

数字出版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便于检索、资源共享等特点,最显著特点是即时性、无纸化出版,这可以降低印刷及发行成本,节约资源。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等,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精神需求,也可以突破空间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广泛、深刻。学报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积极应对数字出版革命。

2 数字化出版对学报的影响

第一,改变了出版流程。在传统出版模式下,作者投稿、专家外审等都要邮寄纸质文稿,编校过程也离不开纸质校样,其间,排版、印刷、邮寄发行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由此拉长了出版周期,既费时又费力。而在数字技术条件下,从组稿到最终出版发行可以实现全程数字化,通过网络,编辑之间、编辑与外界之间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既简化了出版流程,又避免了频繁传递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种失误、损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出版周期。

第二,改变了存储介质。纸质版学报,刊载的论文数量有限,传播滞后,印数较少,实际发行范围小,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影响力较小。数字化出版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实现图文的数字化,而且存储量大。

第三,改变了发行、阅读方式[1]。纸质版学报的发行主要依靠邮寄,作者几天后才能收到样刊,读者若要查询或阅读必须到图书馆、资料室等,花费大量时间查找,非常不便。数字化出版无需纸张,可以节省纸张印刷、储运费用;将定稿上传到网络数据库或存储到光盘,瞬间即可完成,而且便于共享。只要有网络、计算机等终端,作者、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阅读、下载等。

第四,改变了编辑功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编辑的策划、选择优化及把关等基本职能并未改变,甚至要加强。除此外,面对浩瀚的信息及多种传播渠道,编辑要担当起“意见领袖”的重任,对用户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也要利用各种资源和市场信息,对知识产品进行整合设计,还要对出版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可以说,数字平台通过细化编辑流程、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分别从形式、内容上拓宽了编辑的工作范围。

3 学报数字化暴露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绝大多数学报编辑部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将编辑人员从大量简单、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编辑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选题策划等内容质量上来。大多数学报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重庆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大型学术文献数据库,部分环节实现了数字化。也有一些规模或影响较大的高校学报,独立开发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提供的模板组建了学报网站或主页。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化仍处于低级阶段,进程缓慢,程度不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加入大型文献数据库或制成光盘的做法,只是部分实现了发行传播的数字化,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的强大功能,在外审、编辑、校对、数据整理等环节,采取书信邮寄、手工录入、纸质编校等传统做法也非常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报同时出版纸质版,印数通常在500-1000本,而且读者范围很小,除了一部分样刊邮寄给相应的出版管理部门、作者、一些图书馆及兄弟院校外,剩余的大部分样刊积压入库。

二是数字出版平台建设落后。在数字化出版时代,运用计算机、网络可以高效处理稿件、与作者和读者互动、提供检索等信息服务,还可以实现日常办公网络化。这些活动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高级的、功能强大的软件相配套。学报编辑部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经费有限,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更新硬件设备及各种数据库,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开发、维护。

三是人才匮乏。现有的学报编辑人才队伍中,具有计算机信息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并不多,编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仅处于文档排版、信息检索、收发邮件等一般水平,对于网页的开发设置、后台维护等知之甚少,远远达不到数字化出版的要求。因人才短缺,很多学报的网页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创意,信息量小等,结果是访问量不大、下载及转载率不高,而且形成了“千网一面”的局面,很多学报“淹没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这对体现学报特色、提高内容质量、增强影响力等非常不利。

4 推进学报数字化的措施

4.1 切实转变观念

学报出版单位全体人员都必须认清形势,数字化出版是一次产业革命,是必然选择。当然,学报从传统出版转为数字出版,是一个渐进过程,涉及出版内容、流程、商业模式等方面,既有机遇又有风险[2],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出版人的努力创新。一要正确认识数字出版技术,改善办公自动化条件,实现编辑出版过程和编辑管理自动化、无纸化。领导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数字出版,将推动数字出版发展付诸于行动。二要做好逐步转变的准备,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不是一朝一夕的突变,可以采取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相结合、逐步过渡的做法,在实践中开发数字出版、发行、检索等功能,探索发展路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增加数字出版比重。三要增强竞争与服务意识。在数字出版背景下,由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开放性、便捷性,每本学报的影响因子、每篇文章的下载次数及引用次数等一目了然。作者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投稿时有更多的选择,对读者来说也一样。此时,作者或读者必然会优先选择那些走在数字出版前列、影响较大、注重沟通互动、信息反馈速度快的学报。

4.2 优化资源

数字化出版需要投入相应的人、财、物。学报应以读者为中心,对现有的作者及读者资源、技术、人才、品牌等进行优化配置,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网络采、编、审一体化。这样,编辑可以及时处理稿件,特别是留住优质稿件,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同时,作者、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信息。首先,要增加硬件设施投入,购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及相关的编校软件、数据库使用权等,对于规模较大的期刊社或学报编辑部,可以配备专人进行网页开发、更新、维护[3]。其次,要利用网络在线系统,加强与作者、读者及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沟通,建立作者库、专家库等,为提高出版内容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改变管理体制

面对新技术、新形势,学报出版单位必须相应改变管理体制[4],以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建立信息管理模式,如稿件管理、外审专家管理、数据统计、内部学习资料管理等,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内容,要从传统的只重视编校过程转变为重视前期的选题策划和后期的服务沟通并重。一方面,数字技术简化了一些机械、繁琐的环节,编辑有更多时间可以投入专业领域研究,及时从各种文献库中获取信息,追踪最新研究动向,提高选题策划水平;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之间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编辑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功能,加强与读者、作者及专家的联系,从广大读者、作者中选择目标客户群,同时培育有学术潜力的新作者群。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编校工作。实际上,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报更要注重文章编号、英文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等格式的编排规范和稿件编校质量,特别是要与国际期刊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重围,不断提高稿件质量,扩大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学报数字化,需要大量既掌握数字信息技术又懂得编辑出版业务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5]。国内少数高校已经在编辑出版专业下设了数字出版方向,但是培养规模并不大,从数量上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除了招聘毕业生、引进专业人才外,当前最重要的是对现有编辑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等向数字化转型[6],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数字出版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出版产业链及产业发展、网络策划及发行、文献数据库功能及其应用、国际期刊的编排规范、数字版权管理等。培训要有针对性,对于领导管理人员,还要特别开设网络出版经营管理等内容。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形式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形式,最好能扩大参观实习的比例等。还可以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高校、数字出版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将良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在这个过程中,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等要起到主导作用,架起学报出版单位与国内外优秀数字出版企业之间的桥梁。当然,学报出版单位也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沟通,创新培训模式。

[1]李艳.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编辑,2009,(18):77-79.

[2]李运红.数字出版时代的“数字选择”[J].编辑之友,2011,(12):87-89.

[3]孙俊青.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评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06-108.

[4]周小华.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问题探讨[J].2009,(4):108-110.

[5]穆广菊.试论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J].中国编辑,2010,(4):84-85.

[6]史庆华.我国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高校学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12-714.

猜你喜欢
学报数字化数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致敬学报40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