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及其制约因素

2012-08-15 00:49张冬梅吴支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心理咨询咨询

张冬梅,吴支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及其制约因素

张冬梅,吴支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及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受文化观念、制度保障、经济水平及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制约因素

一、心理咨询师职业化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诱发人们心理问题的因素增多,人们时常受到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与依赖越来越强烈。造就一支职业化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队伍,不仅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1.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所面对的心理困惑也越来越多,对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进入了“心理咨询师”时代,寻求心理援助与情感安慰的人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1]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日益迫切的需求相比,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非常匮乏。以心理咨询业发达的上海为例,每百万人口中有27名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与美国的比例相差70多倍。[2]心理咨询业不发达地区的状况更不容乐观。可以断定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理健康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职业化也就因此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2.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个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取决于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从业人员的数量代表着行业发展的规模,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从业人员的质量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水平,是行业兴旺发达的决定因素。心理咨询师不是大众化的职业,而是专业化和精英化的职业,它是一种专业化特点很强的职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它有别于医生、律师、会计等其他社会工作者,任何从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打造途径就是职业化。职业化意味着以专门从事某类工作为业的人们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所彰显的是心理咨询师所特有的、使心理咨询行业得以自足的,并且要维护心理咨询的特殊思维方式、知识、技能和职业伦理,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职业共同体。而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作为新兴行业,要吸引更多的、较高层次的人来选择这一职业,并且长期从事这一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程度,实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是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职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包含了对心理咨询师品质的系统要求,在诸多的要求中,心理咨询师是为来访者谋福祉,帮助来访者达到自助,这就对心理咨询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整体的素质与能力不高且良莠不齐,很多是半路出家。事实上,并不是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知识就可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即便是专业出身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他们的咨询效果都未必尽如人意,更何况只学了些皮毛的非专业人士,其咨询效果更不容乐观。有资料表明,在没有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常会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美国1976~1991年临床工作者被指控渎职的原因,不妥当的治疗占14%,造成这种后果主要是心理工作者没有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没有资格在临床领域工作,导致治疗时不能胜任。[3]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与考核等都必须尽可能地专业化、职业化,才能给人们树立一个可信赖的形象和典范。

二、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内涵

1.职业及职业化

根据国家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对于“职业化”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中的“职业化”是指某一工作性质有自己独立的理论、职业标准、职业道德,并以此来指导、推动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之形成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满足社会各阶层对该项工作的需要。[4]“职业化”既是职场行为与操守规范,是职业人训练有素的体现,也是职业人必须遵循的第一游戏规则,是作为职场人士的基本素质;它还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职业化至少包括从内到外的三个层次: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规范。

2.心理咨询师职业化

(1)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从职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上来看,心理咨询师是指经过了心理咨询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与伦理的人所形成的共同体。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这些素质,是以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即心理咨询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进行的以言语交谈为主要形式的咨询活动,因而要求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共享一套心理咨询语言符号体系,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具备不同于大众的思维方式,并能运用心理咨询思维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

(2)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心理咨询职业化强调从业者具备独特而又专业的技能,系统而又完备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这是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从业的前提与基础。心理咨询不是空洞的劝说和安慰,要以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支撑。这些知识技能的获得应该是在系统的心理学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累积而获取的。

(3)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规范。心理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与同行、与社会及来访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人员、团体的伦理要求。[5]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就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认识,但这种道德认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保证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要有明确的伦理规范加以规范。如美国的《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伦理守则》、日本的《日本临床心理士伦理纲领》等,对咨询关系、咨询过程、咨询中的测验与评估、与同行的关系等方面作出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针对所有从事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业规范。

职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对一个职业在教育背景、技能训练、行为伦理、身份地位、职务特权、组织构造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合理的组合与建构。可见,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制约因素

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化程度不高。

1.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文化观念制约

心理咨询的文化底蕴不足和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化、道德化的历史沉痼让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步履维艰。西方心理咨询业的兴旺发展除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外,其文化背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西方传统文化背景是宗教背景,基督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诉求”,对上帝的忏悔与祈祷。而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内省,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主要由自己化解,而非求助于外。加之东方人的含蓄内敛,更加剧了有心理困扰自己解决的倾向,他们不愿或不敢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张宁等人的调查可以证明:[6]56.91%的人来咨询并没有告诉别人,16.26%的人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来。在崇尚“息事宁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观念的中国,人们咨询和求助的愿望与动机被束缚与扼杀。

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混为一谈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认为倾诉聊天完全可以找自己的朋友,何必花钱找心理咨询师;有心理问题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未必需要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和德育是有某些共同的地方,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其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上存在同一性;但在具体任务、工作对象及方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化、德育化,使心理咨询沦为一般性职业,心理咨询师职业化所赖以维系的专业化和行业自治遭到破坏。

2.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制度保障制约

在国际心理咨询师成长过程中,各个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在我国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也需要健全、完备的制度作保障,这是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制度保障。纵观我国心理咨询的制度建设,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起步晚。我国心理咨询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心理咨询的第一部全国性的规范是2001年颁布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其二,不完备。没能对心理咨询所涉及的所有领域进行全面规范,心理咨询的某些活动领域还处于制度真空状态。由于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尚未出台,对培训结构的资质鉴定这一环节相当薄弱,既没有明确的监督和评审制度,也没有适合的评审机构。其三,不合理。主要是指某些规定不尽合理,明显体现在心理咨询师的资格鉴定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存在着进入水平要求低、轻视学历教育和不合理地扩大人数等方面的问题。[7]在国外有专门的专业伦理学委员会及各项法律、法规来监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几乎为空白。准入门槛过低,使大批不具备资质的人涌入本行业,与职业化发展的专业化要求相去甚远。

3.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经济水平制约

收费问题也是困扰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一种职业,其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是一项有偿服务,是咨询师帮助咨询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就如同医生为病人解除躯体上的疾病需要收费一样,心理咨询师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也理应得到报酬。而且正是通过收费使咨询双方更重视咨询过程,从而获得满意的咨询效果。目前全国心理咨询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收费也不一,多在100~200元/小时。一般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次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经过几次、甚至是十几次或更多次的咨询。若单从商业角度来看,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动机和愿望以及来访者的经济基础对于心理咨询服务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起决定性的作用,占总人口60%以上的中国农民在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比例中尚不到6.9%。[8]可见,多数来访者缺乏经济承受力是制约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又一重要内因。

4.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人员素质制约

对于我国心理咨询师素质问题微词颇多,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我国心理咨询师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心理咨询理论和心理咨询师职业真正发展仅二十余年,心理咨询师职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成熟是不可能的。自从《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行)》以来,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学历教育已受到重视。近几年心理咨询师素质也有所提高,但离心理咨询职业化的目标还很远。其一,从心理咨询师的人员构成来看,当前,在职心理咨询师以教师和医生为骨干居多,此外还有其他人员(如社区服务者、个体经营者及其他心理学爱好者)。即使是正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学仅是心理咨询的“皮毛”,要把学校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咨询实践,期间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些没有经过系统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心理学爱好者不仅理论功底薄弱,而且其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容乐观,运用其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想而知。其二,从心理咨询师的教育水平来看,主要集中在本科与硕士(80%以上),其中以本科居多,大约占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9]与发达国家对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学专业人员要求博士毕业水平的情况相比,差距明显。其三,从职业人员与专业工作的相关情况看,从担任督导、担任培训教师、案例讨论、接受专业督导、专职治疗工作这几个衡量专业人员资历的不同方面来考察,从整体的情况看,督导和个人体验的比例普遍偏低,被督导的小时数也少,比美国取得执业执照要求的至少1000小时,督导差距较大。[10]此外,相比国外每年需要30~50学分继续教育的要求,我国各地区机构要求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比例和时间都很低,并且差异较大。[9]从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难看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理咨询师近年的迅速发展表明,它作为一种回应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业,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市场和潜在的需求。如何将这个职业建设好,使其步入职业化的轨道,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需要每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问题。

[1]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合作[DB/OL].华夏心理网,http://zhuanti.psychcn.com/merchants/xm js/,2009-3-24.

[2]陈统奎.心理咨询职业化之后[J].社区,2006(8).

[3]Hofner ML,Python NV.Prevalence of victims of violence admitted to an 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 Mde[J],2005,22(7).

[4]杨中华.保安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标志[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6]张宁,李箕君,袁永贵.心理咨询的现状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5).

[7]江光荣.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

[8]上官子木.从心理咨询看中国人的心理困扰[J].社会学研究,1994(3).

[9]秦漠,钱怡铭.国内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5).

[10]赵旭东,从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

B849

A

1671-2277-(2012)01-0044-03

金锡萍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化心理咨询咨询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