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铁路局加强装卸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012-08-15 00:46:26邢钧山
铁道货运 2012年12期
关键词:铁路局班组职工

邢钧山

(呼和浩特铁路局 货运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7)

铁路装卸工作是铁路运输组织的基础,装卸作业安全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因此,加强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是铁路装卸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呼和浩特铁路局装卸工作整体情况

2008 年,呼和浩特铁路局装卸部门划归多元经营系统,即乌海、包头、呼和、集宁装卸分公司和二连装卸作业所,分别由乌海鑫诺物流有限公司、包头华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华通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华通物流有限公司和呼和浩特铁路局外经集团公司进行管理并承担安全责任。呼和浩特铁路局装卸部门现有路工 589 名,委托工 760 余名,装卸机械设备 124 台,最大起重能力为 50 t;承担着管内车务站段所辖货场、部分专用线及二连口岸进口货物和集装箱的装卸任务。

随着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合资铁路的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包西线的新街、罕台川北站,张集线的庙梁站,临策线的策克站等货运业务相继开始办理,并且物流园区陆续开通运营,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涉及的铁路物流量、装卸业务也随之增加,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压力增大。2010 年,全铁路局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总体上较为稳定,但在管理、人员、设备方面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安全形势严峻。

2 装卸作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某些规章制度滞后。在装卸作业安全管理的个别环节存在着制度缺失,导致实际工作无章可循,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空白,如货装结合部的管理、路企间的衔接等。在装卸体制改革初期,由于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造成铁路局管内主要装车站在装卸车效率上有所下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不同程度增加。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没有及时跟上,部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仍然是 20 世纪80 年代制定的,如 1983 年制定的《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 》(铁运字 [ 1983 ]1668 号),内容、范围、职能等滞后,执行起来可操作性不强,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够。装卸单位的管理主体是物流公司,由于在装卸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上的不足,导致铁路局管内各装卸单位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作业中存在侥幸心理,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管理不能有效落实,未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

2.2 人员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装卸作业由物流公司负责后,普遍存在着职工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现象,自我约束机制和互控、联控制度淡化,为装卸作业安全生产埋下严重隐患。

(2)业务素质较低。多年来,由于装卸行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装卸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由于装卸工作岗位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客观上造成装卸作业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和装卸作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相对困难,人员素质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

(3)人员结构失衡。从全铁路局情况看,装卸职工总量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老弱病残及闲散冗员量占了 15%,现场作业人员比例仅为 73.5%。同时装卸作业人员年龄老化,职工平均年龄在 49 岁以上,内部装卸管理专业人才短缺,外部高校毕业的新型人才又不愿从事装卸工作,造成后继乏人。

2.3 设备方面

(1)设备陈旧老化。目前,一些在用装卸机械设备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制造的产品,技术状态老化,性能落后,故障频发,已无大修与技术改造价值。部分机械设备已经是“带病运转”,对装卸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影响。例如,乌海鑫诺物流有限公司装卸分公司在临河、乌海西站货场配置的门式起重机各 1 台,最大起重能力经增吨改造后为 26 t,使用年代久远( 分别于 1987 年 4 月和 1989 年 9 月投入使用),不能满足现代铁路集装箱运输起重要求,严重制约铁路装卸作业效率的提升。

(2)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来,由于装卸行业管理归属的变动,使装卸作业管理一直缺乏长远战略规划,造成管理行为短期化。在机械设备大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上始终不足,等待观望的心态浓重,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机械设备大修和更新改造的需要,造成设备年久失修,给铁路装卸作业的日常生产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3 加强装卸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1)强化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装卸管理细则》。对铁道部、铁路局废止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完善、补充各种不合时宜的办法制度、作业标准,使现有规章制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对管内装卸作业的有效规章、文电、作业标准汇编成册,便于日常学习管理,做到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提升职工素质。做好兼职教员选拔、培养工作,由装卸部门推荐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并能胜任兼职教员工作的职工,经铁路局进行综合评审,颁发兼职教员聘用书。铁路局每年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授课时间,由兼职教员组织职工在装卸专业培训基地,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兼职教员异地授课、典型案例分析、相互交流的方式,系统学习装卸技术业务知识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年底进行优秀教员评选活动。充分利用既有教学资源,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自培、互培、交叉培训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大力开展装卸岗位练兵活动,装卸技术比武活动由每年度一次,改为每年度春、秋季两次,并改变传统的理论笔答方式,采用“熟记规章、当面背规、当面评分”的理论考试。对技术比武拔尖人才给予重奖,取得第一名的技术能手提拔到重要岗位或铁路局、站段专业管理部门,全面营造职工学技术、练硬功、争当技术能手的氛围,提升职工综合业务素质。

(3)强化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大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采取“定检、互检”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对货运和装卸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真空时段、作业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对照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认真梳理检查发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对责任人进行追责考核,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3.2 强化设备管理

(1)加强设备养修管理。①采取动态管理模式。设备管理人员每天不间断地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对养护不到位的督促操作人员及时进行保养;对操作人员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车间技术管理人员解决处理。同时,成立设备应急抢修小组,小组成员每天 24 小时不关手机,接到设备维修命令,20 min 内赶到维修现场,将设备故障的影响减至最小。②采用交叉式管理模式。装卸设备操作人员为装卸设备的第一责任人,轮乘制的装卸设备操作人员分区划片,明确责任部位和保养质量标准,责任区按月轮换。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使每名操作人员熟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易发故障点。建立司机长、技术管理人员随时抽查监督机制,明确司机长、装卸值班员是设备使用监督的责任人,参加设备操作人员的对口交接班。③技术人员对设备实行包保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强化技术管理责任,认真跟踪检查、诊断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及时督促落实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做到最大限度地缩设备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使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2)加大设备大修、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使用年代久远、技术性能落后、状态老化的机械设备,加大维护保养的资金投入,对确实无法恢复其使用性能,无修复利用价值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更新。

(3)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索具配套,实现一机多能。在叉车上配套铲斗、旋转推货器;在门式起重机上配套液压抓斗、起重电磁铁等,扩大机械作业范围。成件包装货物配套自行式皮带输送机,人机配合,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同时,提高装卸机械对具体装卸条件的适应性,在可能的条件下,对作业场地环境进行适当改造,满足机械化作业要求。

3.3 强化班组考核激励机制

装卸班组是最基层的生产组织,是安全和质量现场控制的重要防线。

(1)健全班组长任用选拔机制。按照“思想素质高、技术业务强、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宗旨,采用业务考试、竞聘答辩、民主测评的方式,通过竞聘将年富力强、业务水平高、职工认可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

(2)建立班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落实班组长责任权力,赋予班组长组织班组生产活动权、班组指挥管理权、班组奖金分配权、职工奖惩建议权和职工权益维护权等基本权力。其次,把装卸任务分劈到班组,一律按岗位责任大小、贡献多少实行挂钩考核,以件计酬,以质取奖,使班组每个成员的自身利益同企业的资产增值保值和投入产出效益紧密挂钩,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创新班组管理,开展“精品班组”、“优质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制定“精品班组”、“优质服务标兵”命名表彰实施办法及百分制的验收标准,每月按照验收标准对班组及班组成员逐一进行打分,将分数在 90 分以上的班组、95 分以上的个人评为“精品班组”和“优质服务标兵”,并给予奖励。全年连续被评为“精品班组”、“优质服务标兵”的,年底进行命名并颁发证书,从而提升班组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实现文明生产。

3.4 强化过程控制

(1)深入推进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机制。①充分认识安全风险的危害性,结合事故案例,采取多种方式放大警示效果,让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职工确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把涉及安全的事情扎实办好。②准确识别研判安全风险控制项点。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法,装卸部门每周一召开安全风险预测会,根据上周的设备、人员、岗位、场地装卸作业情况,逐项研判风险点,并制定风险卡控措施。在每日交班会讲清风险重点,讲明卡控要点。③抓实每班交接班及作业前的班前预想,使当班职工清楚作业内容和作业过程中风险点的卡控措施,从源头上防控装卸作业安全风险。④建立装卸安全管理问题数据库,定期分类梳理装卸作业安全方面的各种问题,总结其内在规律,并作出相应的预测。根据预测制订相应的方案,使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超前预防、可控有序。

(2)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和干部包保责任制,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制定各级管理干部安全包保和量化检查制度,落实装卸作业安全检查责任,做到包保干部既有量化任务,又要每月对包保情况进行写实。包保干部突出对“四个真空”( 交接班、中午、后半夜、节假日 ) 时间的检查,随时掌握一线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安全生产作出及时准确、切合实际的决策。同时,采用“三位一体”即设备操作人员、班组安全员、装卸值班员各司其职,包保干部随机抽查的卡控方式,使装卸作业安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得到有效卡控,确保安全生产。

4 结束语

呼和浩特铁路局采取上述各项加强铁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后,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故障处理与日常运用管理日趋完善,机械利用率、设备完好率不断提高,装卸事故明显降低。2011 年,机械利用率达到 67%、设备完好率为 98.8%,与 2010 年相比分别提高 16% 和 14%。2010 年至今未发生任何装卸责任行车事故、货运事故及人身事故。但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有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扎实推进装卸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才能确保铁路装卸生产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铁路局班组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4:16
职工书画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3:44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04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上海工运(2017年12期)2018-01-22 05:40:37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中国工人(2017年2期)2017-03-10 05:43:30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现代冶金(2015年4期)2015-02-06 01: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