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强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社会科学社会团体
向自强
以社会组织的发展对社会矛盾进行调适,是一种社会管理思路的调整和创新,即让社会组织作为主体,以自愿、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功能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搞好社会管理的得力助手。
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社会管理;矛盾化解;社会和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十七大肯定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分别明确了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理应成为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搞好社会管理的得力助手。
人天生有联系的本能。用亚里士多德的话,就是“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1〕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索。道家以崇尚“自然”为追求;墨家则鼓吹“兼爱”;至于儒家,它以“仁义”为矢的;到了法家,便言“功”事“利”。先贤每以空间 (地域或职业)对人进行定位,这很有道理。同时,这也反映了先贤们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即道墨儒法思想体现了从自然人到宗教人到社会人到经济人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家们对“人”的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①石鹏飞:《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取向》,载HTTH://BLOG.SINA.COM.CN/OOAQG.HTML-47K-2007-07-16。然而,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单一社会,它是各种利益主体彼此妥协后的体制载体。和谐并不意味着单一。相反,有异才有谐,没有差异,和谐失去了客体依托。和谐本身的哲学意义,正是对立的统一。多元与和谐并不冲突,社会越是呈现多样化趋势,和谐越是呈现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社会管理应该是多元的。
在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中央把社会组织健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提出要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政府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社会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规和法律,保证非营利部门在法律框架内运作。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来推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非营利部门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为非营利部门和组织创造环境,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社会管理部门要逐步从兴办事业的角色中退出来,专心承担社会事业行业管理的角色,把兴办社会事业的责任转移给社会。
社会组织承接了上述政府职能的转移,同时,社会组织具有弥补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不足、反映不同利益群体需求、代表弱势群体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为市场经济做出贡献和提供一定就业机会等重要作用。〔2〕其中,以社会组织的发展对社会矛盾进行调适,是一种社会管理思路的调整和创新,即让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愿、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国家采用税收政策支持非营利部门、志愿者组织活动,通过发展一些低税与无税的部门,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给弱势群体以关怀,并在此过程中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社会组织的发展对社会矛盾的调适,可以助推政府职能的改善,减轻政府的压力。使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本身就是在建立一种调节社会矛盾的模式。〔3〕
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随着社会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产生与发展的,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的角度讲,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公民行使宪法规定的公民结社权的产物,是公民的自组织行为;从组织的角度讲,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不同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即志愿性的民间组织;从社团分类角度讲,它是学术型的社会团体;从功能的角度看,它专门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咨询服务,是非营利性组织。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拥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以下独特的重要作用。
1、开展化解社会矛盾的科学研究,为完善社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组成细胞,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不仅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重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主体,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也是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研究的范围。因此,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学术性社会团体,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所具有的学科优势,以及其联系人群的思想前沿性和高端性,使社会科学社会团体能够通过进行社会管理体制、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创新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研成果和决策依据,同时提供化解社会矛盾的建议,并帮助决策部门建立和完善咨询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为党和政府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普及化解社会矛盾的科学知识,推动全民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系统工程,社会力量的协同,公民的参与是社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加以宣传,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调动社会和公众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推动其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学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对于提升民众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是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重要职责。与其他宣传机构相比,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具有研究与宣传的双重职责,能够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情况,开展有的放矢的宣传普及活动,产生更大宣传效应。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可以依托丰富的人才和社科资源,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著书立说、宣讲巡讲、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推广,传播社会建设新观念、传递社会管理新举措,以达到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认同感,提高公众的和谐社会素质和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建设的目的。
3、通过自身的矛盾化解体制机制,协调特定社会群体的关系和利益。与政府部门相比,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独立的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与市场间的“第三部门”,是沟通政府与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根植于民间,具有通过合法渠道反映群体诉求的功能,是不同社科群体实现自己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利益共同体。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并且能够以组织多样的特点,对需求做出更直接、更有效的反应。一方面,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动员,整合和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及利益表达方式,协调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并为组织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多样性的形式和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因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在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开展社科普及过程中,与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有较广泛的接触,能够较好地协调三者之间关系。
4、分担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为人们的利益表达提供多样性与合法性的渠道和方式,从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对抗性的社会冲突,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首先,社会科学社会团体能够通过组织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和整合其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护组织内部的稳定。实践证明,有组织的自治机制,比仅靠政府管理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其次,搭建政府与社会成员间有效沟通的渠道,实现党和政府与不同群体间进行利益协调和对话,扩大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助政府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减少误解和矛盾;第三,能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为政府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避免或减少因决策的失误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第四,充当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国家与分散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中间地带,在政府和社会成员的矛盾中起到缓冲带的作用,避免或减少直接冲突。
四川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是伴随着四川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78年,四川省第一个社会科学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成立;1979年9月,四川省第一个社科联组织——达县地区 (现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从而揭开了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建设和发展的大幕。1981年1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简称“四川省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建设走上了全面有序发展的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组织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重点突出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体系,团结和联系着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超过30万人,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研究水平和相当人员数量的社科研究队伍。三十年来,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整合资源,面向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主战场,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讨、课题调研、学术交流、科普咨询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调查报告、对策建议,为四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已成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成为促进四川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也为化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4〕
在化解社会矛盾中,正确的舆论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四川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就始终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广泛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国情省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南方讲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有力地推动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1978-2000年,四川省社科联所属各级社科联和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密切关注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邪教法轮功事件发生后,四川省各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及时组织专家学者从思想上、理论上剖析法轮功产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历史根源和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力地配合了揭批法轮功的政治斗争。在省委组织的“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中,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清醒地审视四川省情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提出了“将发展潜力变成发展动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切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在中共建党70、80、90周年之际,各级社科联和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纷纷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经验教训,深入探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在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各级社科联和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各地实际和各自学科、各个学会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再三学习、深入研究、广为宣传,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同时,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四川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在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增强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民的人文社科理论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注重发挥学会工作者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方面的作用,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和组织人才优势,根据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由教授、专家个人或由学会工作者组成宣讲团 (组),深入全省各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为干部群众释疑解惑。仅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后,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就组织了数百场报告会、座谈会,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丰功伟绩、党的中心工作,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好评。全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教授、专家,还积极配合各级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根据不同时期理论学习的重点、热点、难点,认真备课,承担专题报告,向各级领导干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全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积极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讲学习”等活动的深入,促进了干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决策的失误,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党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是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重要职责和价值体现。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社科联建立之初,便积极组织四川社科界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大胆的理论探索,并充分发挥社科界“发时代先声”的独特作用,率先在四川开展了冲破“盆地意识”的大讨论,提出振兴四川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树立大开发必须大开放的观念,提出冲出盆地,走向市场文明的创新理念,从而迈开了四川社科界全面深入开展理论探索,服务四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步伐。至2011年底,四川省社科联应地方党委、政府的邀请,组织学会和专家学者先后开展了荥经县经济发展战略,广元市经济发展战略,成都市西城区经济发展战略,凉山州普格县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荥经县跨世纪发展战略,绵竹市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眉山地区战略发展课题,攀西地区天然林保护,邛崃市经济跨世纪发展,甘孜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战略,南江县光雾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家坝电站与宜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宣汉县文化发展战略等调研、咨询活动数百次,积极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提供对策咨询,调研成果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开展的应用对策研究,不仅为党委和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更使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参政议政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重要的参谋和助手。如1998年,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完成的《四川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其提出的建议被省委采纳,并就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专门发文,有力地推动了四川民营经济的发展;1999年,四川税务学会承担的《关于当前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对我国经济税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被国家税务总局和四川相关部门采用,税务总局及时对部分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促进了国家税收的增加;2005年,四川省法学会等社团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的《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若干问题》详细阐述了农民工的概念、就业特点、生活状况,从五个方面提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其中包括列入省委立法计划的《四川农民工工资保障规定》的草案代拟稿;2006年资阳市社科联联合有关单位完成的《资阳市全民创业研究报告》提出的全民创业思想,写进了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四川省社科联2007年组织专家完成的《关于向家坝电站建设与宜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建议》、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的难点与对策建议》等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转化为推动实践的重要政策。
化解社会矛盾,深层次的解决之道,是要靠建设和谐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川各社会科学社会团体一直坚持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社科工作者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针对不同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经常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巡回宣讲、科普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提高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通过组织科普小分队、开办“人文讲坛”、开展社科知识下农村、进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丰富了公共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还积极组织专家学者,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深入研究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写出版了《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知识问答》、《现代商业保险指南》、《改变观念开辟就业新门路》、《物权法基本知识问答》、《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100问》、《和谐文化趣谈》等数百种科普读物,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新时期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近年来,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如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在成都部分高校开通了“心理辅导绿色通道”,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站,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培训活动;四川省易学会、四川顺逸心理咨询中心等学会于汶川震后积极开展灾民心理干预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以及四川省陈毅研究会举办的“学习陈毅的革命精神做合格大学生演讲比赛”活动;宜宾市翻译工作者协会联合宜宾市企、事业单位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英语讲故事比赛及英语风采大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新领域,扩展了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活动空间和影响力,也为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探索了新的路子。
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要靠发展。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和职能完善,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繁荣,社科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社会科学社会团体也逐渐成为新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比如,公民至上、法律至上、社会公平、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和谐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等新的社会价值观念都是近些年来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推动的结果。现在,这些社会价值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国家管理价值的组成部分和更多公民的共识,有的已经被政府决策采纳,成为社会发展的思想源泉。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的开展,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整体价值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观念,积极开展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在创新理论、破解难题、反映诉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众多的决策依据和发展建议,较好地发挥了“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三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不仅是哲学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即是说,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需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团结和凝聚更多、更广泛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科学社会团体肩负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社会科学社会团体所从事的社科研究,所提供的对策建议,所开展的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的过程和社会成熟的过程,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公民关系友好,组织关系协调和社会平安稳定。因此,进一步促进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便成为新时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62.
〔2〕周秀平.NGO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三层行动策略〔J〕.天府新论,2011,(2).
〔3〕郑航生.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均,等.和谐社会视界中的四川社会科学社会团体〔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C916
A
1004—0633(2012)01—096—05
2011—06—13
向自强,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川成都 610072
实践证明,根植于基层的社会组织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协调、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着其他任何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提供服务来看,我国经济虽然有了巨大发展,但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国家财力仍很有限,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同城乡居民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配很不平衡。缓解并逐步解决这个矛盾,既要不断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募集社会资金、动员公众参与、吸引志愿人员、直接面向个人或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与困难等方面的优点,使社会组织在市场不愿做、政府力不从心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还具有通过合法渠道反映特定群体诉求的功能。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仅仅通过党委和政府部门已经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诉求。例如,随着就业结构、就业形式的变化,许多职工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城乡流动就业人员大量增加;在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同时,社会成员的活动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地反映社会诉求,尤其是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诉求,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规范行为方面,社会组织通过其宗旨、章程和自律,引导其成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发挥社会组织自治机制的作用,比仅靠政府管理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社会组织还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下达和贯彻执行。
(本文责任编辑 谢莲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