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许冬琦
继互联网企业模仿苹果的应用商店模式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实施平台化建设,已经将开放平台提高到战略高度。如中国电信将吸引开发者作为目前的工作重点,其在9月份以“开放共赢、助力腾飞”为主题,举办了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开发者论坛,通过举办创新大赛、专题沙龙进行推广,不断拓宽着各种渠道。
运营商在渠道和用户资源等方面均有优势,对开发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在双方共享客户资源之外,运营商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将核心能力真正地开放给开发者,并保障双方利益,吸引其进行开发,这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聚焦于云、管、端、台,本期《通信世界周刊》邀请电信业内专家对开放平台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通信世界周刊》:运营商在打造开放平台上有哪些优势?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哪些支撑能力?
马继华:运营商的开放平台有三大优势:一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且运营商是直接与用户沟通,也就是掌握了直达用户的销售通道;二是运营商有成熟的计费系统和IT支撑能力,能稳定地提供一切有关费用的服务和营销支撑;三是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大量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寻找客户需求和产品偏好,同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推荐,大大提升开发者的产品销售能力。
卢捍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运营商的主要优势在于管道,而当前以IP为核心、粗放管理的管道很难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无论在速率、质量还是价格方面都是如此。如今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样化,对管道的要求无疑也趋向于多样化。运营商可以利用管道资源的优势,在平台中向用户提供网络参数和能力(例如时延及时延均衡保障、端到端带宽保障、突发流量的支持等)的动态管理和配置服务,使他们的应用能够得到所需的端到端通信服务,吸引用户的流量,在惠及用户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收益。
在高层服务方面,运营商的平台不仅要重视对自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应当具有融合各种开放或收费资源的能力,提供融合的信息服务。这种融合信息服务的提供需要运营商改变观念,在技术、商务方面不断创新,向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他们迫切需要的服务。运营商要利用自己在开放信息服务中的管道优势,广泛融合开发者和最终用户所需的、优质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开放能力,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资源,提供给平台的使用者。
《通信世界周刊》:运营商在开放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马继华:三家运营商都在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支撑能力,但长期形成的惯性还在,从以收费为核心的支撑到以营销支撑为核心的支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建设,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完善,还需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
《通信世界周刊》:运营商对开发者业务在接入、支付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马继华:运营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企业,监管部门和用户对其服务要求很高,所以运营商在业务接入上一直呈谨慎态度,对具体业务的审核比较严格,日常的管理也要求很高,对用户的费用问题更加敏感,需要严控。也就是说,开发者的诚信问题是摆在首位的。
《通信世界周刊》:运营商如何能够更好地将计费等IT支撑能力真正开放给开发者?
卢捍华:如果需要开放这些能力,必须使相应系统及其能力能够以服务的方式向外提供,在SaaS和PaaS层次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外提供的能力需要满足不同开发者和最终用户的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对能力的要求是多样化、而且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适应这一点,必须重新定义和描述系统的业务(商务)能力。通过抽象方法进行描述,使之能够适应不同用户和场景的需要,建立相应应用的商务框架。从以往的情况看,凡是比较成功的管理方面的SaaS提供者无不有较强的业务抽象描述能力,例如,国内的用友、国外的Saleforce等均是如此。
在抽象框架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开发或融合丰富的应用和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开发工具使开发者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应用和服务。同时,改变系统的技术结构,保证系统能够提供可伸缩、多租户方式的信息服务。还要提供足够的开放工具,适应不同的技术,以使更多的开发者和最终用户能够在自己的技术框架下使用这些服务。
此外,还要注意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掌握必要的、可靠的技术手段,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用性。其中包括安全和可用性方面的工作、虚拟化方面的工作、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方面的工作等。没有这些技术基础的支撑,很难有效地提供开放的IT支撑服务。
马继华:运营商关键是要重新建设一套适应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支撑体系,这不完全同于移动梦网时期,这个体系需要IT建设,也需要制度建设,能够让开发者更灵活方便,也能适应使用者更自主的要求,还要保持系统的高可靠性,这是比较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