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加
2009年7月,一项发表在《当代医学研究与见解》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2型糖尿病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1999~2000年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为磺脲类降糖药,而2003~2004年改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略高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
就糖尿病治疗而言,大多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二甲双胍,如果不能实现血糖达标再采取进一步措施。据统计,为了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大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常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那么,除二甲双胍外,究竟哪一种药物疗效更好呢?为了探讨药物平衡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刘等进行了一项网络荟萃分析。
就降低A1C水平的效果而言,目前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双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基础胰岛素。临床试验研究证实,GLP-1 类似物与大多数口服降糖药降低A1C的作用相似,但该药有其独特的作用优势,它能够降低患者体重,且这一作用独立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研究者检索了2011年12月以前发表在PubMed和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上的文章,符合条件的共819篇,其中,70篇是全文。该研究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7,860名患者。
既往报告表明,α-糖苷酶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分别可以使A1C降低0.64%和0.97%。该结果与以往的网络荟萃分析结果一致。
与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相比,GLP-1类似物降低A1C的效果更为明显,作用与基础胰岛素和双相胰岛素类似。
与DPP-4抑制剂相比,磺脲类药物降低A1C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格列奈类药物相比,双相胰岛素降低A1C 的作用更为明显。
与安慰剂相比,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基础胰岛素和双相胰岛素均可导致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
接受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基础胰岛素和双相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体重增加,而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的患者体重会有所下降。不过,该研究中,患者治疗时间仅为12~52周,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 研究者检索了20101年12月以前发表在主要医学数据库的文章,旨在找出涉及2型糖尿病治疗所有常用药物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侧重于年龄18岁以上的成人,研究期限为12~52周。
● 通过以下指标对比糖尿病不同治疗的结局(二甲双胍除外):
* A1C降低水平
* 体重变化
* 低血糖发生风险
● 通过文献检索,共有819篇文章符合条件,其中,39篇被纳入了荟萃分析。上述研究共纳入17,860名平均年龄在51~62岁的成人谈糖尿病患者,平均病程为4.6~9.5年,平均基线A1C水平为7.3%~9.9%。
● 与安慰剂相比,不同药物A1C的平均下降幅度如下:
* 预混胰岛素:-1.07%(95%CI-1.46%~-0.69%)
* GLP-1类似物:-1.02%(95%CI-1.17%~-0.86%)
* 基础胰岛素:-0.88%(95%CI-1.21%~-0.56%)
* 磺脲类:-0.82%(95%CI-0.95%~-0.70%)
* 格列奈类:-0.71%(95%CI-1.01%~-0.43%)
* DPP-4抑制剂:-0.69%(95%CI-0.79%~-0.61%)
* α-糖苷酶抑制剂:-0.66%(95%CI-0.90%~-0.42%)
● 除胰岛素外,与其他降糖药相比,GLP-1类似物降低A1C的作用更为明显。
● 亚组分析的结果仅以A1C或身体体重指数值为基础,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
● 与安慰剂相比,胰岛素、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OR值为4.77~17.78。
● 与安慰剂相比,基础胰岛素、双相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会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相应值为1.38、3.41、2.17、1.40和2.46kg。
● 与安慰剂相比,GLP-1类似物和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患者平均体重分别下降1.66和1.01kg。
● 鉴于GLP-1类似物在降糖作用、低血糖风险及体重方面的优势,作者建议将GLP-1类似物列为继二甲双胍后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
● 既往研究发现,大多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1999~2004年,糖尿病常用口服降糖药由磺脲类转为噻唑烷二酮类。
● 鉴于GLP-1类似物的上述优势,研究者将该类药物作为2型糖尿病二线用药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