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 马丽 张瑞兰 金敏 孙翠莹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所致的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在中年妇女中,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1],常用的方法是刮宫,性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效果不佳者则行子宫切除。我院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患者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妇科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年龄43~56岁,平均年龄48.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47例患者病程在2年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结果: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2例,复杂性内膜增生过长11例,均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伴有贫血。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治疗组选用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分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片剂,米非司酮每日10 mg,早晨空腹顿服,连用3~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多者首先采用炔诺酮5 mg,q 8 h,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到维持量每日2.5~5.0 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 d停药。停药后3~7 d发生撤药性出血。出血的第16天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d,连用10 d为1周期,共3个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盆腔B超情况,随访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用药期间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复发:停药后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停药后闭经半年以上。
治疗组患者均治愈,在治疗期间均停经,其中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4例恢复正常月经,但经量明显减少,2例月经稀发,无复发病例。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潮热、出汗、心悸,考虑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加用谷维素及维生素E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半年以上者25例,未见复发。对照组28例出血量减少,3例无效,治疗后3个月复发3例,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
围绝经期功血由于缺乏孕激素作用,从而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多系无排卵性功血,体内仅有单一雌激素作用,继而发生雌激素撤退出血或突破出血。雌激素突破出血有两种类型:低水平雌激素维持在阈值水平,可发生间断性少量出血,内膜修复慢,出血时间延长;高水平雌激素且维持在有效浓度,引起长时间闭经,因无孕激素参与,内膜增厚但不牢固,易发生急性突破出血,血量汹涌。还可因雌激素撤退出血引起,子宫内膜在单一雌激素的刺激下持续增生,此时可因一批卵泡闭锁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出血[2]。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甚至大量出血,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
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作用的同时,尚有抗雌激素效应,这种效应并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而是一种竞争性的抗雌激素作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由于雌孕激素在女性生理过程中对子宫内膜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奠定了米非司酮抗子宫内膜作用的基础。米非司酮可在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无需依赖雌孕激素,而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作用,但本身并无孕酮活性,可通过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3]。另外,对卵巢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负性影响卵泡发育,使排卵延迟,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作用,使得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发一种无周期性的激素模式[4]。本研究显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可靠,24例患者用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能否进入绝经期取决于卵巢内残余卵泡的数量,若残余卵泡少,患者可直接进入绝经期,残余卵泡数目多,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部分患者月经稀发渐进入绝经期,本组无复发病例,不良反应轻微。孕激素止血疗效虽比较确切,但停药后有复发病例。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可靠,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1]乐杰.妇产科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333.
[2]周克艳.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1-2402.
[3]史学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类型及其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4):194.
[4]刘霞.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2例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21(5):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