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是临床常见急症,因症状不典型易误珍,65岁以上伴有心、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占20%[1]。因此及早识别低血糖症,抓住抢救时机是救治的关键。现就我科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34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治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6.2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3~20年。其中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12例,口服糖适平7例,达美康5例,皮下注射胰岛素10例。34例中合并糖尿病肾病8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12例,脑梗死者23例,伴晚期肿瘤者1例。
1.2 临床表现 34例中低血糖症表现意识障碍17例,抽搐3例,四肢瘫痪无力4例,精神异常1例,乏力、心慌、出汗9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糖水平0.8~2.6 mmol/L(14.4~46.8 mg/dL),平均1.8 mmol/L(32.4 mg/dL)。均符合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1.4 急救处理 34例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 ml,然后继续静滴5% ~10%葡萄糖250 ml,2例加用地塞米松10 mg静滴。同时予吸氧,昏迷时间较长者或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予20%甘露醇脱水,有伴发症者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34例静脉注射葡萄糖后,32例症状缓解,意识转清。1例因肾病无尿,由昏迷转昏睡。1例因合并脑出血血糖虽恢复仍昏迷。
低血糖症是指血内葡萄糖水平低于2.8 mmol/L(50 mg/dL),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2]。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及脑功能障碍。引起低血糖的病因较多且复杂。本文34例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我们认为老年人可能因以下原因更易发生低血糖[3]①老年人高糖激素调节功能降低,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分泌障碍,血糖变化时,尤其在摄入不足或排出增多的情况下不能有效调节。②老年患者往往肝肾功能减退,磺脲类降糖药物半衰期长,代谢缓慢,在体内容易蓄积。③使用磺脲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作用,如水杨酸、β-受体阻滞剂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加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的机智而致低血糖。
因脑细胞储糖量有限,每克脑组织约2.5~3.0 μmo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发生脑功能障碍。若低血糖反复发作,较重而历时较久(一般认为超过6 h)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充血,多发性点状出血、脑水肿,缺血性点状坏死、脑软化灶等,呈现大脑皮层的某些特征。表现为抽搐、昏迷、偏瘫、锥体束损害等[4],甚至死亡。即使后来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临床表现可因不同病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表现多样化。血糖下降迅速,则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突出。反之,如血糖下降缓慢,则以脑功能障碍症状为主。老年人糖尿病常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其交感神经症状缺乏以致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为了防止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我们认为:①对于可疑患者应常规检测血糖,有助于明确诊断进行有效治疗。比如: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消耗增加如运动量增加、感染、腹泻等营养摄入不足而降糖药未减。②加强糖尿病的卫生宣传教育,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极其亲属要加强早期低血糖征象的急救诊治教育,推广血糖自我检测(SMBG)。若睡前血糖在6~7 mmol/L,黎明前1.00~3.00时血糖值在4 mmol/L,可在睡前吃些点心,防止无症状低血糖发生。③虽然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但要强调的是血糖控制标准需个体化,在老年人严重和频发低和频发低血糖患者要轻一点[5],空腹血糖达到7~8 mmoi/L,餐后2 h血糖在8~10 mmol/L,HbAlc<正常值上限1%即可。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注意药物合用增加降糖效果。⑤老年人外出时应携带病情证明卡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如饼干、甜食、糖类、饮料等,当低血糖发生时及时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反复检测血糖水平,当血糖恢复不满意时可使用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⑥老年人出现脑功能障碍:偏瘫、抽搐、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着应常规查血糖。
[1]胡小玲,杨文,等.老年人低血糖症的林床特点.,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4,6(5):346-347.
[2]叶任高,任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5.
[3]王永红.糖尿病低血糖症63例临床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5):58.
[4]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3.
[5]陈菊明.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肾病.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