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 黄春平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较婴幼儿少见,疱疹性咽峡炎在儿科是常见病,在新生儿却较少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无发热,进乳差等全身症状,所有观察对象均是我院产科正常住院分娩的新生儿,生后无明显异常,在儿科医生查房时发现有咽部疱疹,数量不一,少数新生儿因同时存在其他疾病转入儿科治疗,大部分未给予处理,在正常住院时间3~5 d后出院,一周内随访无特殊。对于此类新生儿是否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是其他原因所致仍需进一步探讨,现就我院2011年09月至2011年12月发现有咽部疱疹的新生儿情况做如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与采集方法 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1年10月的三个月期间,共分娩新生儿1145名,出生时吸痰均采用一次性硅胶吸痰管,常规负压吸引。所有新生儿分娩后均有儿科医生每日查房,查房内容包括测生命体征,并对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对大部分医护人员易忽视的咽喉部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查房为1次/d,顺产分娩的为3 d左右,剖腹产分娩的为5 d左右出院。三月内在1145名新生儿中共发现有69名存在有咽部异常情况,无男女差异,其比例为6%。
1.2 临床表现 此69例患儿均有咽部充血,在咽峡部、上软腭等处有疱疹或溃疡,以暗红色、黄白色多见,直径在2~3 mm,周围有红晕,数目1~3个不等,颊黏膜及齿龈不累及。所有患儿无发热、嗜睡、惊厥、皮肤损害等症状,精神、进乳可,大小便正常,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在母婴病房及新生儿室未发现暴发流行现象,
1.3 辅助检查 所有发现咽部疱疹患儿均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咽拭子培养及涂片检查,未培养出疱疹病毒及柯萨奇病毒。
69例患儿中有6例因黄疸转入儿科,其余均按常规住院时间,按时出院,出院时各项指征平稳,未对此69例新生儿进行任何治疗。出院后进行一周随访,半月随访,42 d随访,均未发现有异常。
在国内,很少有报道新生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故一般都不注重对新生儿的咽部检查,上述病例都是通过我们专门的儿科医生查房才得以发现,而且大部分新生儿无症状,有转儿科的也是因为其他疾病。在1978年国外的C hawareewong曾报道过新生儿室的一次疱疹性咽峡炎的大流行,通过咽拭子及肛拭子检查为柯萨奇A5病毒,其表现为咽峡部小溃疡,直径为2~3 mm,伴低度发热。在我科正常分娩的新生儿,除有咽部疱疹外,其余无任何症状,未经治疗,约3~5 d后自愈。出院后42 d随诊亦未发现有异常。故我们考虑此类新生儿疱疹应与吸痰管及吸痰的方法有关。一次性硅胶管易损伤新生儿口腔黏膜,硅胶吸痰管的头尖而细,质硬与新生儿口腔接触面少。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粘液分泌不足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易于感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吸痰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被破坏时就更容易引起咽喉感染。使用一次性硅胶管吸痰操作技能要求高。一定要轻柔,掌握吸痰技巧,吸引时间,压力,否则极易损伤新生儿咽喉。
此类患儿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不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给家属及孩子带来经济及身体上的双重损失。同时也应对助产士进行专业的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1] 吴秀娥,潘雪莲,陆少霞.不同吸痰方法对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影响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79-2480.
[2] 刘晓红,黄慧君.新生儿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妇女保健,2006,21(7):922-92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