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辅导员参与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实践之经验*
王宛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人职匹配理论”指出,帮助人们正确择业的三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实践要全员关心,建立院、系、班三级就业指导体系。全程参与要坚持从学生一年级到毕业后共三四年的时间,每年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全面指导要围绕了解人、认识职业、确定目标进行。
辅导员;高职学生;职业指导;人职匹配
职业指导,又称“就业指导”,指的是给征询者提供社会工作的要求与其自身能力、兴趣及性格特点的信息,使人与职之间达到较好匹配的过程。西方经典性的职业指导理论是 “人职匹配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09年提出的。他在专著《职业选择》中阐明了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即:(1)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不足和其他生理、心理特征;(2)了解职业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发展机会和前途;(3)将上述两个条件进行最佳搭配。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人职匹配,简单概括即知己、知彼、抉择。这个“三步范式”又被称为“特质—因素理论”,这项研究成果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至今影响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和职业指导实践的开展。我国对职业指导的研究实践与国外相比,起步时间差距不大。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其主办的刊物《教育与职业》上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问题,并于1920年正式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可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类。劳动者包括符合劳动年龄的各种求职者、各类学校学生,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是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大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为就业做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指导应贯穿于高职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过程,甚至在他们毕业后还要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一般至少应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处在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位置,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辅导员做职业指导实践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途径,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了三年多的辅导员,笔者将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就业作为本职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辅导员,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实践中,笔者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概括为“全员关心、全程参与、全面指导”。
在职业指导实践中,首先要做到全员关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这是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我院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系就业指导小组、班级就业核心团队三级就业指导体系。院级就业指导中心由主持学生工作的领导主管,就业中心主任主抓,就业专员负责具体工作。各系领导手下都有一个就业秘书,与辅导员、班主任一起,是开展职业指导实践的主力军。同时,学院还发动任课教师、全校教职员工、高年级学长、各宿舍长带头,共同关心班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这样多元化的组织机构还只是校内的,校外还有更加坚实的力量,包括依托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专员、就业秘书等资源,将校企合作单位、校园招聘单位、人才市场的招聘专员及人事专员等纳入职业指导队伍中。同时,还有已毕业的学生校友、广大家长及其人际关系网等,这些都是职业指导的坚强后盾。这样的合力,初步形成了校内外、系内外、班内外职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职业指导实践中,以上人员既有各自的分工,又有密切的配合,在多年的职业指导实践中已经成长为一支实干、踏实、专业、敬业的队伍。这些成员大多数都接受过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在针对集体的职业指导和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就业咨询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高职三年的时间是青年学生一生中非常宝贵的黄金时段,辅导员的职业指导更要及早着手。从学生高三后的暑假开始,职业指导工作帷幕就已开启。8月下旬,在拿到新生高考报名资料,电话告知考生被录取后,就要告诉学生,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类高校不一样,学生三年后的目标是顺利就业。培养职业观念、树立职业意识的工作从学生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同时要叮嘱学生,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独自来校,按照规定时间报到,强调守时观念。这些对职场人士的要求,要求在新生身上有所体现。
一年级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意识,引领低年级学生做好自我探索和学业规划。具体做法如下:
1.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为学生比较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类高校的异同,提醒学生要及早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意识。
2.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探索,开展“认识我自己”的专题活动,主要通过班会和集体活动实现,具体形式有:(1)自我分析优势和劣势,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布置课外作业“他人眼中我为谁”,让学生找同学、朋友、教师、父母等做调查,写出形容自己特征的词语,并与(1)进行比较,学会客观认识自己;(3)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通过心理测验,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4)用不同的词句描述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从而知道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以上做法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我。
3.请《就业指导》课教师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阶段及其任务,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岗位群,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写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并给予指导,调整有关学业目标,对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提出统一的要求,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这两个项目的集体考证。
4.积极鼓励各班、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活动,组织与自我探索、学业规划、增强职业意识等有关的活动,并为其提供支持。
二年级重点 引导学生对照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并逐步开始关注职业规划,将职业指导重心移至市场调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寻找职业兴趣等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在每个宿舍招募并挑选出一名学生,对其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制定生涯辅导方案及内容,邀请校内外专家为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培训,业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联系短期实习等实践活动,并通过他们将这项活动推广到全班学生中间。
2.搜集整理人才市场调查题目,编写具有本系特色的调查问卷、访问提纲,并进行社会调查 (包括人才市场和企业)、网络调查、校友访谈指导,让学生开始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地方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包括总体知识储备的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等,并让学生据此撰写实践调研报告。
3.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调研体会,有选择地参加相关课外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专业技能方面的证书、会计证、导游证、驾驶证等。
4.结合《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详细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要素和制定步骤,组织学生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给予个别指导。通过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聆听学校专家团讲座,结合网上测评,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职业,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或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年级重点 建立毕业学生信息数据库,为充分就业做充足准备。指导学生写简历,训练求职技巧,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做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分类指导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具体经验如下:
1.指导学生写好个人简历,对每个学生的简历都给予个别提示,并引导他们写好求职信,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包括社会实践证明、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
2.介绍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进行政策指导及求职礼仪训练,尤其是指导学生提高对用人单位资料收集和筛查的能力,在三年级开学初,各班级组织模拟招聘活动。
3.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进行面试技巧的指导,作为职场新人对学弟、学妹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更相信他们的学长,并会吸取校友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4.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选好各班就业信息员,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业群体,辅导员要学会制定不同的帮扶和指导方案,使其顺利毕业和就业。笔者常用的工作模式有三种:集体培训、分类指导、个别咨询。前者是针对共同的情况分析,如就业形势、面试礼仪等,通过学生集体观看视频做到资源共享。分类指导需要花大力气研究,要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例如,对求职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害怕面对用人单位,甚至有时会回避求职问题,消极等待别人帮助;还有的学生以为要靠关系才能求职成功,担心个人实力不足,缺少就业市场上的硬招牌。由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实际能力、交际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等因素,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最起码的自我推销资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确实弱了一些。尤其是那些在平时学习中缺乏明确目标的学生,更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不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素质和技能。学生的种种表现确实给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唯有用心,全心全意为学生考虑,才能帮他们克服困难。个别咨询需要辅导员有更多的耐心倾听学生诉说,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例如安排学生与企业人员进行小型座谈,优先推荐岗位,多次重点推荐,随时随地热情服务,必要时寻求专家帮助等做法,能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
5.加强就业信息宣传,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信息搜集和发布的及时与高效。首先,学院就业中心要公布各类招聘信息,组织大型校园招聘会,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人才市场的专场招聘会。其次,各系要组织小规模的、有专业特色的小型招聘会。以上信息辅导员不仅要提前准确告知学生,并且要及时地将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出适时调整。
6.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和咨询。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会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管哪种因素有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顺利度和成功率,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要提前,并要明确一些观念,如“像恋爱一样找工作——最关键的是在适当的时间碰到对的人”等。对就业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做到提前预警,为毕业生开启心理减压之窗,个别咨询要及时,以鼓励为主。每天找就业信息员排查摸底,每周向系里汇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和学生心理动态,每月向学院汇总,是辅导员平时的功课。
学生毕业后的重点 每个季度要继续做好跟踪调查,通过邮件、电话采访等,做好统计回访工作,以确保准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注当年就业的学生在单位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做到“扶上马,送一程”。2010年7~8月,我院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2006~201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研、访谈等,各专业教研室几易其稿,写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这对辅导员及时掌握第一手就业资料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强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的交流,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引导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他们作为职场新人给在校生提出建议,也是职业指导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还是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承担着职业指导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实践,从知己、知彼、抉择三方面考虑,要根据以下内容做全面指导。
知己 即了解人。通过面谈、各种书面材料、性格测验、能力测验、兴趣测验等,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特长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分析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在校三年各阶段都有重点地为求职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的入学分数较低、学制较短,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这些使高职学生既没有引以为豪的硬件——本科文凭,也缺乏与名牌大学学生甚至普通本科生竞争的心理优势,加之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不够重视,客观上导致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外,高职院校本身对学生的学业没有过高的要求,学生在高考中有挫败感,在平时学习中对自己要求不高,空闲时间上网的情况很普遍,因此会导致恶性循环,以至有人中途退学。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后,还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以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为主的大学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职业指导,学生会感觉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百无聊赖,虚度光阴,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成为“灰领”,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首先要鼓励学生调整心态,避免盲目悲观;其次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清楚地给自己定位;再次要提醒学生放宽就业视野,将就业范围扩大到本市、本省以外的地区,本专业以外的岗位、行业等。
知彼 即了解职业。为有效地回答学生对某一职业的有关询问,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辅导员必须对各类职业的特点有所了解,搜集整理与职业有关的资料,对于职业分类细则、岗位设置要求等,辅导员要了然于心。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要归纳出从事每类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身体及心理能力方面的条件,便于学校进行职业指导或用人单位进行人员选拔。对于职业发展变化的即时状况,更要经常收集全国、地方、本校相关的就业消息,分析人才市场的最新需求状况,把握各种就业机会。要检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企业是最有发言权的。为此,我院积极推进在校生进企业工学结合事宜。2010年9~11月,笔者所带的4个班级将近二百名学生分批到新区某企业就业实践。短短3周在企业的经历,使学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和提高,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认识职业,更学会了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抉择 即明确目标。辅导员依据自己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了解,将对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就业机会的调查作为基础并落在实处,目的是辅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大概的职业方向,但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还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决定。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都是辅导员要做的工作,做到人与职业匹配是辅导员的理想目标。
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实践,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职业指导工作,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强化就业工作导向。职业指导一方面要解决高职学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求职;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指导从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是一门需要有更多的管理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参与的艺术。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实践工作,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人职匹配比较科学、合理,从而使他们顺利完成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使高职学生感到所选择的职业更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对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1]武正林.就业与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
[2]姜纳新.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
[3]刘明新,邹冬生,张胜利.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OL].(2010-08-29). [2011-06-22].http://www.reader8.cn/data/ 20100829/553363.html.
[4]夏翠翠.想着北京,望着广州:大学生就业心理左右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9):37.
[5]新华社.教育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将获一对一服务[OL].(2010-06-09). [2011-06-22].http://www.gov.cn/jrzg/ 2011-06/09/content_1880741.htm
[6]缱绻.像恋爱一样找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0):28.
[7]张群元.对“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0,(12):51.
[8]毛灿月.脱颖而出——就业指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70.
[9]温贻芳.结合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进工学结合课程的质量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68.
王宛平(1977—),女,河南新野人,浙江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及教育学。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高职学生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SJD880049)的部分成果
G715
A
1672-5727(2012)05-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