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 王淮玲 章海波 黄壮荣 李智佳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技术是21世纪创面治疗的前沿技术,使创面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它把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与封闭性敷料相结合,在创面形成持续负压,产生机械和生物学效应,促进创面愈合[1],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重视和使用。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各种难愈性感染性伤口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1.1 设备 负压源一次性负压引流瓶(VAC瓶中山医科大学自行研制的带有驳接中心负压可自体产生负压,内有逆流装置,容量为550 ml)医用聚胺酯填充材料(孔隙大小约为400~600 UM)各种引流管包括吸痰,胃管,常规规格,有一定硬度,使用时需其剪出侧孔填塞于聚胺酯内,在根据创面大小选用一次性手术薄膜。
1.2 方法 首先用消毒液清洁创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明显的坏死组织后再次清洗创面,按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剪裁聚胺酯填充材料,使其置入创面后能够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如果创口较深则需将填充材料填塞至深腔底部,勿留死腔,内置的引流管经聚胺酯填充材料中心穿出来用系膜法从皮肤上表面引出皮肤,用手术薄膜将聚胺酯填充材料、引流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对于不规则伤口处理使用缠蛇法,即引流管剪侧孔后,根据创面大小决定长度,将聚胺酯一层一层包绕于引流管上,然后盘于创面,填充整个创面,再用手术贴膜封闭。对于创面平整的处理,采用夹饼法即引流管剪好侧孔夹于聚胺酯内,勿将侧孔暴露于聚胺酯之外。对于连续多个创面的处理,将引流管根据创面间隔剪侧孔,在将有侧孔的引流管上串上聚胺酯,可实现一条引流管多个创面引流,再用手术贴膜封闭,封闭时分别将引流管提起,将薄膜包绕于引流管上后再贴于皮肤,可达到良好密封,最后驳接VAC瓶,关闭夹子,挤压瓶体检查密封情况,然后打开夹子驳接中心负压,进行连续吸引。负压维持在125 mm Hg左右,视伤口情况每天或隔天换药,7~10 d为一疗程,观察伤口创面情况,对感染性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再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予以继续负压引流或间接缝合修复创面治疗。
46例患者,男24例,女22例,最大92岁,最小15岁。包括放疗后破溃难愈合伤口,褥疮伤口,糖尿病足破溃伤口,术后感染性伤口患者,经7~60 d,平均20 d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后,有40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创面清洁,伤口再上皮化,自行修复而治愈,有6例患者因创面过大并有骨外露,肉芽不能覆盖外露骨,予行皮瓣转移修补术覆盖创面而治愈。
3.1 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在创面上形成均布的负压,负压大小在125~130 mm Hg,此时创周血运可达正常4倍。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快速地消除水肿,去除坏死组织,薄膜的封闭可以使外界的细菌很难进入创面,并在创面上形成了一个湿性环境,促进了创面的愈合速度。常规换药渗出较多,无法形成创面渗液管理,需每天多次更换敷料,渗出往往污染到周边皮肤,影响创面愈合,然而封闭式负压引流疗法可将所有渗出物引流到VAC瓶内,将渗出物统统管理起来不造成二次污染创面[2]。
3.2 局部负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由于局部负压吸引使局部软组织内产生了一层负压的领域,使细菌和相关毒素向着伤口端内运行而不至于进入血液,从而促使伤口周围组织的生长减少了细菌向组织入血,从而形成一道屏障。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当侧面肉芽组织建立后我们一般停止静脉抗生素,体温正常后,口服抗生素都很少使用。有些患者基本是康复治疗和局部VAC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使用,又促进了患者食欲和机体康复。
3.3 当患者移动时关闭VAC瓶上的夹子,用手挤压瓶体便可产生负压,方便患者临床做检查时也保持负压状态,方便严重压疮的患者的功能锻炼。我们以为伤口的换药只是局部的处理,其愈合不能离开功能锻炼和营养。尤其是在长期卧床的患者治疗中我们特别关注功能锻炼问题。能够坐的尽量早坐,能行走的尽量行走。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都是很好的良性刺激。不但促进肌肉生长,而且可促进大脑功能部分恢复,在某些感染性伤口治疗后期功能锻炼往往占主导地位,改良VAC法使用的VAC瓶大大有利于患者离床活动,其无负重,容易操作,在临床上非常实用。
3.4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类型伤口使用不同方法,如缠蛇法,夹饼法,串珠法等。改良VAC可灵活的应用于不同创面,创面组织缺损严重且虽不规则,坏死较多的我们使用缠蛇法,此种引流法利用引流出创面各个间隙的渗液压力大且均匀分布于管道周围。我们对于创面比较平整易于整块聚胺酯填塞的用夹饼法操作,优点操作简单,引流可以达到充分的效果[3]。串珠法对于创面旁有多个创面的病例比较适用,串珠法将多个创面串在一条引流管上充分引流,引流管多个创面均可引流出渗液。
3.5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经济,比国外封闭式负压引流明显便宜。目前国外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法非常昂贵,尤其是电动负压源有数公斤重,妨碍了患者活动,这一点在临床上,比较是非常明显的。
3.6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方法结合应用,互取长短。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虽然在近几年是非常热门的控制感染的方法,以往传统的方法我们可以结合使用。当创缘组织水肿,我们会用硫酸镁湿敷方法促进伤口周围水肿消退,用消毒液浸泡伤口的方法,比如高锰酸钾粉,呋喃西林溶液体是刺激小,经济的伤口浸泡液。另外局部按摩引起是下肢局部按摩位于远心端血运差组织的局部按摩有利于伤口愈合。
[1]刘飞,罗晴瑜,梁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8,3(4):487-492.
[2]王俊红,丁文义,马爱原,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观察及护理.职业与健康,2010,26(3):358-359.
[3]刘静,肖萍,魏伟,等.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