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进军 徐小娟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在偏头痛缓解期辨证治疗中的作用探析
倪进军 徐小娟
偏头痛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是疾病自身客观规律的体现。分期并特别重视缓解期的辨证治疗是临床的需要,也是正确合理应用中医辨证的具体体现。根据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有别于偏头痛以外人群的体质干预即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药干预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体质辨识在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辨证治疗中的运用是体质辨识从普遍人群的干预到特殊疾病治疗的积极尝试,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缓解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无疑是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偏头痛缓解期;辨证治疗;体质辨识
偏头痛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对于擅长于治疗慢性疾患的中医药疗法来说理应在偏头痛治疗领域有所作为。但目前中医药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缓解期由于缺乏头痛这一主症而难以进行规范的中医辨证,而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可以作为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辨证的补充。
1.1 偏头痛的分期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已研究明确,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缓解期)。其急性期每次发作头痛可持续4~72 h后可自行缓解,缓解期时间则为数天乃至数月不等。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急性期以“快速止痛,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为治疗目的”。而缓解期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1]。
1.2 偏头痛分期辨证治疗的必要性:第一,作为西医诊断的偏头痛其治疗明确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以偏头痛西医诊断为基础的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研究也必须有明确的分期与之对应,从而便于临床治疗经验的交流、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偏头痛规范治疗的必由之路。第二,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止痛治疗十分重要,但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无论在治疗时间的延续以及对偏头痛整体疗效评估所占的比重方面均不亚于急性期的止痛治疗。作为慢性发作性疾病的偏头痛,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和减轻头痛程度的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要大于急性期的治疗,并且目前中医药治疗在偏头痛的实际治疗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5],故中医辨证分期治疗是势在必行。
2.1 多数偏头痛中医药治疗研究的临床报道的疗效判定指标均为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这种指标明显是针对预防性治疗,但临床报道资料大多未明确将其定为“缓解期”治疗的时限,而是模糊的定义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2.2 偏头痛急性期疗效观察指标主要判定用药2 h内的止痛效果,缓解期的疗效标准则是治疗周期4~8周后头痛次数及头痛程度的变化情况。在“中药新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所选病例应为急性发作期患者(因为所选病例均有“头痛”这一主症),这就形成了入组病例应该是“急性期”患者但疗效观察指标却是“缓解期”标准的奇怪现象。
2.3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中医辨证大多采用以主症定病名参考兼症定证型的辨证模式,辨证的最主要依据是患者在某一阶段的临床症状,而偏头痛缓解期患者可能并无头痛这一主症,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面对偏头痛缓解期缺乏头痛这一主症而使中医辨证陷于困惑的现状,提出如下辨证思路:①参考患者头痛急性期的头痛症状而进行缓解期中医辨证。②探讨运用中医“伏邪”理论来解释偏头痛的发病,即外因或患者自身功能的失调引动患者体内伏邪,导致偏头痛的急性发作。③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缓解期的中医辨证予以补充。
4.1 体质可分论为偏头痛缓解期的中医辨证干预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中医学认为,形神相关,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体现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并由此建立了分类系统,王琦教授所发现与提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7]。这种体质分类法不仅依靠传统中医理论进行评判,还从微观水平探索了体质的生物学内涵[8],从而更加科学和实用。体质可分论将人群分为九种体质类型,通过研究偏头痛在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总结归纳出偏头痛的易感人群,就可为通过调整体质而干预偏头痛提供可行性依据,偏头痛患者在缓解期可能无证可辨,但一定会有体质可分。
4.2 体病相关论为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药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与许多特定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体质状态反应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由于受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形成某些(类)疾病发生的背景或基础。体质与疾病相关论明确了体质辨识与偏头痛中医辨证的关系,为如何在偏头痛缓解期进行中医辨证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4.3 体质可调论是偏头痛缓解期中药防治可行性的实践依据:由于每一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体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体质不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理论基础。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既然体质可调即可使偏颇的体质得以调整,消除了偏头痛缓解期的易感体质状态,从理论上讲就可预防偏头痛的急性期发作。已有报道根据体质可调论运用化痰祛湿方可改善痰湿体质,[9]这为我们提供了体质可调的实践依据
依据王琦教授所制定的九种体质类型对偏头痛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可解决以下问题:①偏头痛缓解期患者缺乏头痛这一主症,在严格意义上使中医辨证缺乏辨证依据,而中医体质辨识却可应用于任何人群,偏头痛患者在缓解期可能无主症可辨,但却一定会有体质可分。找出偏头痛患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规律,就可对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②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是可以调整的,通过调整体质可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对于偏头痛患者的易感体质进行体质调整,在理论上就可达到预防偏头痛发生的目的。③运用体质可分理论对偏头痛患者中医辨证予以补充,并通过临床观察,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对偏头痛的中医辨证进行充实,同时也可对偏头痛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总之在偏头痛缓解期采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九分法,将偏头痛患者进行九种体质分类判定,最终统计其结果并从中寻找规律,可为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辨证提供帮助。
偏头痛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是疾病自身客观规律的体现。分期并特别重视缓解期的辨证治疗是临床的需要,中医体质辨识适合于普通人群,也适用于偏头痛患者的防治。针对偏头痛这一特定疾病、根据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有别于偏头痛以外人群的体质干预即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药干预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体质辨识在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辨证干预中的运用是体质辨识从普遍人群的干预到特殊疾病干预的积极尝试,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缓解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无疑是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 潘更毅,张宪秋.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小儿偏头痛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5,3(9):837.
[3] 高焕民,柳耀泉,王少萍.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40例.中成药,2006,28(5):680.
[4] 吴礼华.中西结合治疗偏头痛31例.中国医疗前沿,2007,2(10):87.
[5] 钱玉良,严冬.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57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6,22(6):6.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7] 王琦.中医体质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王琦,董静,吴宏东,等.痰湿型体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中国工程科学,2008,10(7):100-103.
[9] 钱彦方,王琦.轻健胶囊改善肥胖痰湿体质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3,34(4):232.
475000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脑病科(倪进军);河南中医学院(徐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