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及其核心价值的发展

2012-08-15 00:49保定学院管理系蔡志荣刘欣
中国商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理念文化管理

保定学院管理系 蔡志荣 刘欣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 郭志兰

企业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和文化两个社会独立体系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企业运营与文化观念内在融合的有机体。同时,企业文化又是经济与文化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经济与文化的社会同构体。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企业运作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中外企业界、理论界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来表述,各有不同。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共识;第二,企业文化是一种科学管理理论(也有人称之为管理手段或方式);第三,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第四,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企业精神;第五,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或方式;第六,企业文化是一种心理文化;第七,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力量。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给出企业文化一个较规范、全面的定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理念体系,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风尚等的总和。其中企业价值观处于该系统的核心地位。企业文化具有多种基本属性。

2 企业文化基本属性

2.1 管理学属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在企业管理的诸要素中把文化作为核心要素。企业管理是其实践的土壤。企业管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中外企业管理史上,曾采取过以下几种核心要素模式:一是行政型管理(又称经验管理),视企业领导的指令为核心要素,象乐队的总指挥一样,这种模式极易形成老板至上主义,员工只能恭顺服从,其实质是“人治”。二是泰罗制管理,以经济要素为核心要素,泰罗首创计件工资制,目的是提高工人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以经济刺激调动工人积极性,但企业与工人终究是雇佣关系。三是理性主义管理,以法律和规章制度为核心要素,用详尽的规则去规范员工的行为,它只告诉工人不去做什么,但没有明确应该做什么,只能让人不逾界,只有理性的严肃而没有感情的投入,难以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四是行为科学管理,以满足员工需要为核心要素,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变为吸纳员工参与决策的民主管理,把监督转为人性激发。五是企业文化管理,这是一种全新模式,以人为本,运用文化的特点与规律为核心要素,这是今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无论如何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管理模式。

2.2 亚文化形态

企业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支流文化,是一种微观经济管理文化。它与主流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企业文化自然有文化的功能与属性,包括:第一,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主体,人也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的文化,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本身就是“人化”。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从人的视角出发,把人作为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是作为需要性、精神性、实践性的统一的整体。这个主体性也可以在其实质意义上概括为“我性”,即“从我出发”、“服务于我”、“实现我”,这个“我性”的“我”是需要性之“我”、精神性之“我”和实践性之“我”,是“三性”统一之“我”。同时,这个“我”不仅是个体之“我”,而且是人类之“我”。完整地说,企业文化之中的“从我出发”,就是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沟通企业的外部关系,同时要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以文化人”。即企业文化不是员工的行为锁链和纪律约束,而是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通过文化感染人,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使人能够产生创造性和自觉性,从而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外在压力,而是内在动力,是一种主动态,而非被动态。第三,文化自觉[1]。这是企业文化能够使人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用文化的视点去考察问题的自觉性。理论界和企业界在分析企业不景气的原因时,往往强调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体制问题等,当然,这些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这些只是现象,并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文化,是企业家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是员工生产经营背后的文化;是社会现象、社会环境背后的文化氛围。这就是所谓“一切经济问题,挖掘起来都是文化问题”。第四,文化主导。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就是把文化的培育放在首位,使其成为诸管理要素之中的主导因素。在体力经济时代,规章制度甚至是棍棒都可以使人发挥出体力,而在智力经济时代,员工的智力只能由其主体自觉发挥出来,而企业激发员工这种自觉性、创造性的法宝就是文化。

2.3 企业文化的社会属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现实活动在人们价值理念上的反应,因而企业文化的状况首先主要取决于企业本身的行为,取决于本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但是,企业文化又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因而,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的制约。影响企业文化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状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很大,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差异造成的。

二是经济制度状况,即经济制度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状况。这里的经济制度主要是财产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财产制度是财产所有制形式及企业的财产制度安排;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指是由政府还是由市场配置资源问题。因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统制经济[2]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的企业文化也不同。在统制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不会形成主动性市场理念。

三是宏观经济状况或市场状况。在总需求膨胀时期或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质量理念和服务理念一般较差;而在总需求不足或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一般会重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形成一种尊重消费者主体地位的企业文化。

四是国际化状况,即一国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或时期,企业文化一般会体现开放理念和国际分工理念,会格外关注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

五是民族文化状况。民族文化必然影响到企业文化,如我国一般重视血缘亲情,因而在企业文化上有时不重视制度安排,而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血缘家族理念一般重于契约关系理念。

六是政治体制状况,即一国的政治体制安排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价值取舍,包括政府的廉洁程度、信用程度、效率程度、法治程度、公正程度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政府博弈的产物,如果政府干预经济过深,那么,企业文化中就有可能过多地强调向政府寻租[3]。

七是社会文化状况,如前所述,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形态,是一种支流文化,它必然受到主流文化即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除受上述社会基础和社会背景的制约外,还会受到企业自身状况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特性。

2.4 企业文化的企业属性

企业文化之所以有企业特性,一方面是由于上述企业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同,如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必然有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本身的状况不同,如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不同;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和文化层次不同。再有,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企业文化也不同,一般地,刚创办的家族企业,企业文化中家族血缘理念较强,而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的家族企业,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性价值理念较强。即使是同一企业,其企业文化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因为企业文化总是发展和变化的。随着生产力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必然会发展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有企业特性,但是在最深层次的问题上,企业文化又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一些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企业都应具有的,比如诚信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等。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发展层次上看,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

3 企业文化的层次发展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理念体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其需求层次明显不同。从总体上说,企业文化从低到高包括四个需求层次。

3.1 以物的价值实现为中心

这是企业文化的最低层次,严格地说,它是前企业文化层次,只能称之为商业文化。其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不重视人的因素,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在企业价值观方面,重机器、设备、物质等价值,而轻视人的价值;在管理上追求纪律、服从和权威,劳资关系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在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时,将企业封闭起来,割断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相对联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只强调物质利益对人的刺激,忽视职工全面素质的提高,只片面地发掘职工的体力,不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员工的智力资源。

3.2 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中心

该层次企业文化开始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初步完成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升华,解放了员工心智上的生产力,企业内人与人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趋协调和融合。企业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注重了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又注重对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使人力资源在个体层次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这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飞跃。

3.3 以群体价值的实现为中心

该层次企业致力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文化定式,形成企业精神,它以解决企业内部群体关系为中心,重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社会的发展,会促使个人独特个性和独特价值观的形成,它使得企业内部每个成员的目标、行为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企业以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奋斗目标和社会态度来引导和规范员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以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将全体员工凝聚起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内驱力。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员工由被动的劳动者变为负有高度责任感与荣誉感的企业有机成员,从而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充分发挥员工的独特个性。

3.4 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中心

这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最终追求目标。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应把企业内个人、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升华到企业行为的最高境界,将其需求层次和行为动机上升到社会价值实现的高度。把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融于社会总体文化之中,为社会文化事业和社会整体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认识到的,企业是社会的共有物,因而,企业必须和社会一同发展,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经营事业来谋求提高人类的共同生活。这些思想已经融入到世界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中。

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的竞争。把文化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多数企业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高层次选择应是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温情脉脉的以文化人较之冷酷的规章制度更利于企业管理。

[1]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

[2]刘永佶.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张馨.公共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理念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