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华 杨阳 姜妙娜 贾玉杰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留学生医学基础课全英文授课[1],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笔者结合几年来病理生理学实验全英文教学的体会,在此与同行们从几个方面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它以正常的人体形态、代谢和功能为基础,探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研性和综合性[2]。作为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来源很主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实验,所以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分析能力起着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优化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对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欧、美、亚、澳、非等80余个国家,他们的经济、宗教、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与我们存在很大差异,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文化背景方面:由于英语为很多留学生来源国家的官方语言甚至是母语,故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好,读写能力强,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完全不懂汉语,有的学生口语还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师生沟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②个人能力方面:留学生由于先前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他们之间的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华之前接受过一些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理解慢,动手差,成绩不能达到标准。③个体素质方面:留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喜欢提问题,课堂气氛热烈,对于没有理解的问题紧追不舍,积极同老师谈论探索,直到完全弄懂才罢休。但有一部分人自律性差,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的现象。
3.1 提高英语素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医学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再加上中国应试的英语教育,“听、说”能力普遍比较弱,面对留学生的全英语授课,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记住本专业相关的术语,还需要了解常用器械、用品及药品名称及一些常用的解剖术语,同时要充分准备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反复练习口语,只有这样在指导实验操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同时,由于实验课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因此留学生们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课的平台与留学生多交谈,做朋友,这样不仅可以适应相互的口语,熟悉彼此的发音,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使实验教学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真正做到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为保障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3]。
3.2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喜欢提问题,因此,中国式的“灌输性”教育根本不适合他们,所以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急性呼吸衰竭”实验中,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呼吸衰竭,分别属于那种类型。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于留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有的学生听课时很认真,但可能由于宗教等原因不愿意进行手术操作,这就需要老师亲自给学生做示教,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操作的每个动作,同时要勤于走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3 完善考核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国内学生不同,故评价其学习效果的方式也要有所差异。比如他们具有实验报告书写认真,回答问题踊跃,极其希望得到肯定等优点,但又有出勤情况差,斤斤计较,不爱取送动物,不爱清洗器械等缺点,由于实验课是小班授课,人数不多,教师应针对这些优缺点,严格把握教学的各环节,根据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平时上课遵守纪律及值日情况评分,设定实验成绩,并纳入学生总成绩,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真正做到公正公平[4]。
总之,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留学生教学研究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推动留学生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张辉,焦润生,徐满英,等.浅析生理学留学生本科教学.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129-130.
[2]陈宁.病理生理学留学生教学实践及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32-134.
[3]吴正蓉.病理学实验课留学生教学实践及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24-527.
[4]郑红,汪思应,孔德虎.病理生理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观察及体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