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青 王成 王飞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1,占所有骨折的5% ~10%,占肩关节损伤的44%[1]。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锁骨骨折110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男73例,女37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左侧65例,右侧45例;车祸伤51例,高处坠落伤32例,运动损伤2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85例。新鲜骨折109例,受伤到手术平均时间3 d,锁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需翻修植骨1例。
1.2,位,患侧肩下垫枕。手术切口以骨折端为中心向两侧沿锁骨方向切开5~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部分切开附着于骨折两端的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剥离骨折两断端上面少许骨膜约1 cm,应尽量保留骨块的骨膜,清除骨折端血凝块、粉碎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先用螺钉固定或粗丝线临时捆绑再行复位。复位后,根据锁骨外形塑形钢板,置钢板于锁骨上方,复位钳固定骨折端和钢板,在钻孔及置入螺钉时在锁骨下放置骨膜剥离子加以保护,以免不慎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及胸膜。钻孔后选合适攻丝锥攻丝,测深后取合适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两端至少保证3枚螺钉。固定后直视下见骨折端对位良好,清洗创口,彻底止血,逐层关闭创口。
1.3 术后处理 手术后患侧肩肘悬吊带保护,早期在无负重的情况下主动活动上肢,骨折愈合前患侧上肢不行支撑和负重活动。
110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0月,无钢板松动、断裂和再骨折发生,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皆得到解剖复位,切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个月),无感染、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既往的观点认为锁骨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治疗使用“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吊带制动,此类治疗应用简单,但无法继持复位的作用,不仅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全造成皮肤压迫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后果。同时,会造成骨折畸形愈合且有明显的骨缩短、从而使肩部的力学关系发生改变,对肩关节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产生长期的疼痛。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并可以早期恢复功能训练。较多文献说明,对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使用手术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大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2]。越来越多的医生也认识到既往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主要的原因在于手术技术上存在着失误,只要手术技术适当,并不会阻碍骨折的愈合过程。
以往采用克氏针钢丝内固定,不能对抗锁骨的旋转和骨折端成角移位,造成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易发生克氏针游走移位,血气胸、钉道感染等并发症。虽然创伤较小,但达不到牢固固定的目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
锁骨骨折采用锁骨重建(解剖)钢板逐渐成为标准化治疗方案,具有钢板强度高、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不易松动断裂,同时钢板与骨接触面积小,对骨面的血运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能达到锁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早期就能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1]田伟主编.积水谭实用骨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1-967.
[2]唐尚权,杨达华,李坚,等.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对比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