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从就业形势探讨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曾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从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至今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隶属大概有三:“一是由原来的中师逐级升格而成,如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二是由一些重点高师院校直接设立,如首都师大、上海师大等;三是中师与地方高校合并升格之后设立,如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院等。与前两类主体相比,这类地方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分享高校资源的同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该专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就业形势的角度来探讨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该专业最初设立的几年里就业形势良好。如2002年,江苏省首届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当时江苏省各名牌小学争抢的对象,所有毕业生都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单位”。但随着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院系的增多,“到2008年,该专业就业率已经低于全省本科平均就业率的1.02%”。造成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出自专业自身,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科定位不强、学科专业知识较弱、教育教学技能差、师范性较弱。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师范生的什么基本技能最重要,43.39%的新教师首选‘实践操作能力’;其次有38.26%首选‘组织管理能力’,还有10.53%首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工作以来最想得到补充的知识是什么:新教师首选‘所学专业方向的知识’的比例最高为22.33%。”这些现状也反映出了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由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新兴专业,直至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才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有些地方院校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置,没有深入的思考设置本专业的原因、优势与不足,不明确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而只是简单地复制其他一些重点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然而,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仍是合并升级前中师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在保留自身的优良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仍有一些不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较低,很多教师甚至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教育专业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成。地方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重视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实践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比重仍然有待提高;学科专业方面多教授课程论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学科具体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比重低,且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单一,最终仍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
地方院校应明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这是专业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该确定并坚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精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并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复合型教师为培养目标,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能的专业人员。”地方院校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力军,必须树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师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实施并加强通识教育类课程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假如说高等教育是一个人,那么通识教育就是人的血液,专业教育则是人的骨骼,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合理的营养和正确的指引。”通识教育类课程有利于小学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重视学科专业课程的教授
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仍是以某个学科教师的身份进行教育教学的,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文理哲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地方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减少纯理论方面的讲授,使学生真正学有专长,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避免学生泛泛而学却学有不专的现象。
3.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凸显师范性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如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把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能力。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该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从校内校外两方面进行,在校内通过微格训练环节加强学生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技能;在校外可以与地方小学合作,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来切实提高教育技能。并设置严格的考核体系切勿使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地方院校应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鼓励教师通过继续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且保持教师原有的重视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范性。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招聘优秀年轻教师以实现老、中、青教师队伍的良好衔接。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智慧、教育情怀、教育艺术、教育耐心,四者缺一不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智慧,包括精深的专业智慧、广博的文化智慧和必备的教育教学智慧。孔子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地方院校应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升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1]闫瑞祥.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2]李伟.小学教育专业招生与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4).
[3]邓艳红,高宝英等.本科毕业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4]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