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近几个月,特别是7月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是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缓慢回升。三是劳动力市场总体平稳。1-7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2万人。四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目前总的是轻工业比重工业好,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产业好,区域发展协调性也在进一步增强,反映出结构调整正出现“倒逼机制”的效应。五是物价涨幅继续回落,货币政策运用空间增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加大。温家宝表示,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要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扎实推进稳定就业的工作部署。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要给予特殊扶持。三是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要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同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工作。四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及时、便捷、有效的就业服务。五是抓住缺工缓解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对当前经济走势进行了详细解读。张平说,从目前情况看,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增长呈现缓中趋稳态势。张平承认,在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好的一面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性和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不可低估。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张平认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三是下更大力气促进结构调整。四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防止房价反弹。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六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显示当前经济仍在下行过程中。但结合主要分项指数变化来看,当前经济在下行中逐渐筑底。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只有生产指数略高于50%,其余指数或位于50%或在50%以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降势较为明显,降幅超过3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同上月持平;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升,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上升明显,升幅为5.1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8月份的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
谢旭人指出,2011年全国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总额达2.43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的1.7倍,年均增长30.4%,县级财政收入快速增加。我国819个基本财力缺口县2011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124亿元,比2009年增加1332亿元,年均增长32%,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幅8.9个百分点。他同时指出,2009年,全国基本财力保障缺口县有819个,缺口额894亿元。2011年底,缺口县减少到113个,缺口额下降到93亿元。与此同时,2011年,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63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的1.53倍,年均增长23.5%。其中,819个基本财力缺口县2011年获得上级政府转移支付8162亿元,比2009年增加2976亿元,年均增长25.5%。与2009年相比,我国县级财政支出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县级民生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报告介绍,2011年,全国县级政府一般预算支出总额为4.79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的1.56倍,年均增长25.1%。819个基本财力缺口县2011年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14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4154亿元,年均增长25.4%。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表示,要把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作为落实中央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减负工作已成为稳增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他总结了近期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开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策的出台,并就做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活动提出了要求。他提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宣传周活动取得实效;要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格局;要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及时回应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活动是专项行动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集中宣传,帮助更多中小企业了解国家出台的惠企政策措施,达到“优化成长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目的。
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公布,今年1-7月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低速增长,主要是外部需求趋弱,进出口贸易增速同步放缓所致。而在电子商务、网购、快递市场活跃的推动下,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快于社会物流总额。1-7月社会物流总费用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社会物流总额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从5月以来,社会物流总费用现价增速向社会物流总额靠近,而到7月,超过社会物流总额增速,说明物流成本正在加速上升,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偏低。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增速有所回升;管理费用较快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保管费用增速继续回落,但其中的利息费用增速依然较快。8月初,为解决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动网络规划和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并着力降低流通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预期,如果未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这意味着,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需要转移到城镇就业和居住,再加上近年来已经进入城镇但还没有完全市民化的农民,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蓝皮书测算,仅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农民市民化成本至少人均10万元。按此计算,在未来20年内,至少需要支付40万亿-50万亿元的成本。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中国银行家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的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较OECD的90%高出了一大截,是世界国家中最高的。他并表示,如果再推一个小版的“4万亿”,将会给未来埋下隐患。在此之前,李扬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企业负债过多,当经济在平稳高增长轨道上运行时没有问题,但如果经济波动,甚至出现下滑,企业就会还不起债,银行就会有不良资产,这样就会影响到宏观经济。
毕马威公布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的报告显示,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上半年利用外资591亿美元,同比下降3%。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领域降幅达12.4%,明显高于利用外资其他领域的平均降幅,如果排除房地产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仅下降0.1%。有悲观评论称,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失去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对此,毕马威表示,合理的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更应该理性看待,影响吸收外资下降因素包括欧债危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疲弱等。分析人士指出,资金是最敏感的,它们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缩减了相应的投资,一旦市场好转,它们回来的速度也很快。此外,毕马威提醒市场理性看待外资投资的减少,按照历史规律外资投资不会一直高速增长下去。目前,影响因素包括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变化、中国经济放缓等。尤其,美国政府倡导“制造业振兴”和“选择美国”,资金回流迹象明显。中国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被菲律宾、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取代,都会使外资投资减少。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境内并购(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共259起,比去年的262起略减,披露金额的有191起,交易总额为103.79亿美元。金融服务是吸引投资金额最多的行业,披露金额近29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的28%。此外,高科技、房地产排位第二和第三,加上材料以及零售业,都是交易金额1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对此,毕马威表示,虽然上半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有所下降,但资金结构是向产业优化方向发展的,因为吸引外资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加市场发展潜力,从而助力整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