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冯荷英
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30余年,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已是必然,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力扩张拉动的,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工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还会上涨,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在工业领域中处于领军的地位,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地评价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中有速的发展这么多年,其中必定有一些优势作为支持,具体来说有下面四方面:
(1)我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充裕,尤其是在浙江、广东一带人口密集区,这些劳动力中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高中生,素质也是可以的,这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比较有竞争力。
(2)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创造了条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在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规模经济,为将来走向国际提供了基础。
(3)我国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大型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制造业的分布比较集中,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
当然我国的制造业除了这些优势也存在着劣势,比如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企业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一直以来企业都沿用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不完全竞争;我国很少有世界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凭借着国家资源的硬实力,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三高四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自然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直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投入、轻技术创新”中徘徊,使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上述这些劣势虽然早已存在,但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才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艰难时期。此外,连续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利润降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使我国制造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高质量的制造业留在本国发展,而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中有些问题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优势,避开劣势打造新模式的制造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中还是在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例如:外贸出口比重下降;外商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明显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又再次抬头,其中的保护手段除了仍然有传统的对某一国的某类产品收取惩罚性关税外,把购买本国货条款也写入了一些国家经济刺激的计划之中;我国传统产业低成本优势有减弱的趋势;等等。面对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国依然保持出口导向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产能过剩间接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等已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积极进行环境质量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的前几位,承受国内和国际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集中在传统的生产,产量过剩、产业集聚、产业布局雷同、创新能力差等都是现在制造业的诟病,再加上高耗能行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多数制造业普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支持,使得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问题都让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长久以来因为研发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形成、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缺位等原因使我国制造业在很多技术上都依赖于国外,导致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缺失。为此,我国的制造业不得不花大价钱去购买国外的现金技术,并面临外国企业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的诉讼,使我国制造业只能以低价格去提升竞争力,但这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较低的利润使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从事新技术的研发,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此外,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主导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地区发展不均衡,要素制约情况严峻等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存在的难题。
目前我国制造业中的先进行业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将这三个产业作为主导,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集聚为重点。例如,电子信息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要方向,推动研发、生产、服务和应用的一体化,并逐渐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产业融合是一种扩散性的技术创新,它可以通过原有产业的边界,降低产业间的技术壁垒,为企业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机会,有利于开发新的产业模式、行业规则和管理模式。并且伴随着科技的更新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全球产业融合的发展日益明显,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实现产业融合是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具体的工作开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传统制造业内部重组融合、传统制造业与高新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与网络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等。
随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增强,我国仅依靠资源投入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将不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持续创新的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才是维持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的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就要加大研发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企业要注重研究和开发的建设,成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机构,加强对引进的先进技术的消化能力和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的能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各国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绿色制造的应用力度应该逐步加强,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由最初的降低生产成本转换到提升产品的人文文化,重视产品的差异化以及整体的美学设计,积极使用环保节能型材料。在研发和创新经营模式上,要充分考虑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提高制造业能源生产效率,发展绿能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即要逐步做到产品本身的设计绿色化;产品本身绿色材料、绿色能源,使我国的制造业向集约化、降低成本和优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随着制造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企业用在产品生产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微笑曲线也表明我国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把精力放在非生产环节,尝试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对于服务的要求有了越来越明显的标准,这就为企业的服务内容提供了启示,可以从简单的产品设计、工程包装等一直延伸到为用户提供培训等服务,通过对服务的不断优化,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目前全球的制造业都面临着资源紧缺的问题,如果我们仍然将制造业的投资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追求产品的生产量,终有一日会遭到资源枯竭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改变投资重点,未来制造业拥有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无形资产的优势;要促进软实力资本的投资,强化产业的软实力,培养跨领域的人力资源。
总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其过程必然是充满困难的,但是只要分析清楚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开劣势,定能找到适合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庞紫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以Y企业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司建楠.增强发展后劲 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N].中国工业报,2010(2).
[3]薛金山.中国制造业转型路径与阶段性探讨[J].中国机电工业,2010(10).
[4]刘建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与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
[5]赫连志巍,宋晓明,巨星.我国装备制造业问题透视和企业转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