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军 赵 遐
高考作文是一种即时作文,它一般留给同学们思考审题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在考场上如能写出深刻而又有内涵的文章,肯定能独树一帜,战胜于考场。
作文深刻、有内涵,则能让人读后余味无穷,感慨万千,意味深长。如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有位考生立意为“拒绝平庸,打造特色人生”,文章层次分明、不落窠臼地以三个小标题立纲,阐述了自己认可向往的三种“特色人生”,语言老练,哲理丰富,构思睿智。
作文深刻、有内涵,则能脱颖而出,石破天惊。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与评分,特别是议论文的评价,一定会是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这也是作文考查的一个方向。如2011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材料核心是“幻想创造未来”,大多数考生都是抓住“幻想的积极作用与意义来写”;但有位考生立意较为奇特,以“空想与理想”为题,深刻而有内涵地阐述了“空想”与“理想”之间的异同,辩证地分析了“合理有效的幻想就是人类的理想”的道理,文章深刻蕴藉,读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未来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因此其表现在高考作文上,即命题侧重于思想性与启迪性,写作上要求深刻性与前瞻性,以适应未来人才培育的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请你阅读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和抄袭。
遭遇挫折
蒋 容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题记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有鲜花,还有荆棘;有成功,也有挫败。我们不时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对此,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一次次胜利和成功。
什么叫挫折?我们为什么会遇到挫析?
挫折即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风平浪静的,人生发展的过程充满各种不测或艰辛,这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没受过半点挫折?美国总统林肯22岁经商失败,27岁精神崩溃,34岁争取国会提名失败,4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失败与挫折锤炼着这一世纪的伟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辉煌。假如,他在第一次受挫折时一蹶不振,那么,世界上会有人知道林肯吗?
客观上说,战胜挫析,就是一次绝对的征服,会获得成功的快乐。中国有句老话叫“蚌病成珠”。如果说珍珠是蚌艰苦磨练的结晶,成功就是我们在接受着一次次挫折后所应得的奖赏。就像爬山,当你在半山腰克服了疲惫,当你在后悔时选择了坚持,等待你的将是山顶上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并潜心研究药物,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查询验方,用了近30年的时间,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参试均落第,他下狠心攻读,改变学习方法,深入民间广集博采,终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鸿篇巨著 《聊斋志异》。
挫折常常使你在饱受磨难之后收获一份丰厚的礼物。
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被处腐刑,可他奋发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屈原如果没有被逐的苦难经历,也就不会有千古绝唱《离骚》的诞生。“奇迹总在厄运中出现”,培根的这句至理名言和孙子“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思想,异曲同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感恩人物”之黄舸,当他的生命快到尽头时,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挫折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只有少数人才能感知其色彩。挫折对弱者来说,只能是一块块绊脚石,只知道在再次遇到它时绕过去,却不知应该把它从脚下踩过。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请记住:举挫若重,我们害怕面对一切;举挫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
本文立意高远,蕴含深刻,昔日名人遭遇困境及挫折的历史事迹,正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再联系到当今天社会与命运抗争的感动人物,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气势饱满。最后总结,作者竟能发出“举挫若重,我们害怕面对一切;举挫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的感慨,真乃深刻之极。本文结构新颖,错落有致,异彩纷呈。文章豪放大气,材料贴切精当,语言华美飞扬,给人以强劲有力、荡气回肠的美感。总之,此文让人在享受中感受挫折,在品味中感受语言魅力,在朗读中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要深入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它要求我们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如有考生对2011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的作文题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得出如下立意,如“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有梦想才有动力”、“热爱大自然才能热爱生活”、“工作与兴趣”等等。这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此为“深刻”也。二是储备素材,积累思想夯底蕴。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社会、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从中捕捉写作素材;经常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人和事;积累一些哲理名言,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独到深刻的思想的获得需要用生命去体验,需要用阅读去滋养。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是以“拒绝平庸”为题的命题作文,有位考生的高分作文就是因为储备了大量的素材,才得以有力痛斥了所谓“乡愿”(即看似忠厚、随波逐流、趋炎媚俗、追求平庸的这类人)。文章引用了 《论语·阳货》、《尚书》、《论语·子路》、《孟子·尽心下》、《中论·考伪》等典籍中的名句名言,夯实了文章的思想底蕴,丰富了文章的文化积累,提出了“拒绝平庸,痛恨乡愿”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人生就是一次漫长而短暂的行程,在这个人生旅途中,常常会遭受苦难。苦难就像阻挡我们前进的山峰,往往使意志薄弱的人迷失方向或失去意志。其实,我们只要学会翻越,学会攀登,做生活中的强者,振作起来,勇敢而理智地面对苦难,就一定能走向光明,走向胜利……
请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苦难是人生的调味剂
王春芳
有人说,苦难其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营养与力量,如果一个没有遭受苦难的人,他的人生是危险的。
——题记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众所周知,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充满激励奋进意味的话,但学会正确对待苦难更有现实的意义,毕竟,苦难不是幸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会上,那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而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时间他只能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力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了,才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吧。”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难是人生的调味剂,只要我们能正确调整,灵活处理,那么,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让它成为你人生中真正值得珍视的财富!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富有激励奋进意味的话。本文通过在一次聚会上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的一段谈话,以及丘吉尔自传中的一段话,对“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提出了辩证的看法: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只有坚强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才会让苦难成为人生中真正值得珍视的财富。
如何让观点有启发作用?一是立意确定观点时,尽量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二是立意确立观点时,尽量要给人以一定的教育与启迪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典型素材,这个典型材料既要有共性又要有鲜明个性,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三是立意确立观点时,尽量要给人以一定的回味与咀嚼的感觉。也就是文章读后能叫人不断地回味,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处世原则。四是立意确立观点时,尽量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
请以“跨越雷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跨越雷池
丁晨成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题记
如果你不打开窗户,你就感觉不到夏夜习习的凉风;如果你夜晚不出去走走,你就感觉不到漫步于皎洁月光下的清闲;如果你远离小溪,你就感觉不到溪水流过脚面的舒适……
思想的突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昔日这一问惊大地,泣鬼神。谁都无法想象,这声震动天地的叫喊竟出于一个奴隶之口。陈涉,一个毫不起眼的凡夫俗子,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终日只知道劳作于田梗之中,他有着满腔的雄心壮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不甘心一生只能在帝王的脚下碌碌无为地度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终于,他爆发了,带动了起义,也正是凭借这一问,他竟然使群雄风起,使整个秦王朝顷刻崩溃。
陈涉跨越了平民与贵族的雷池,他突破了禁锢已久的思想。于是,他成功了!
行动的尝试
记不清从哪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只要努力过、尝试过、追求过,即便没有璀璨与光芒,那也没什么后悔的。这使我想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对众人惊异的目光和不解的神情,他竟如此从容!我无法想象当时他的内心经历了多少纠缠与犹豫,但我知道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抱着尝试的心态,抱着赌一赌的想法,去突破那阻碍着真理的墙垣!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跨越了真理与谬误的雷池,于是,他成功了。
探索的实践
你是否知道标点符号是谁率先提出的?那是精通我国古典学问的大师,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前,他也曾想过“光复旧物”,但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丑陋嘴脸,促使他成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催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钱玄同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雷池,实践了别人难以做到的事,于是,他成功了。
流星虽然只有片刻的辉煌,但毕竟灿烂过;人的一生只要突破了、尝试了、实践了,那又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就算是雷池,我们也要大胆地跨过去。
我们要敢于“跨越雷池”,自己要有思想的突破,要大胆地尝试,更要有探索实践的精神,这样谁都经得起考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文章以辩证思维的方法阐明了“跨越雷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章开头习作者先是用诗化的语言来营造了说理的氛围,然后客观地、全面地、一分为二地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进而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问题,阐明道理——我们要敢于“跨越雷池”,自己要有思想的突破,要大胆地尝试,更要有探索实践的精神,这样谁都经得起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结合辩证分析的方法,将看似不相干的三个典型事实串联起来,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如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一是运用联系法。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尽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准确而全面地进行把握。比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的作文,有些考生思考敏锐,立意巧妙,由“时间在流逝”联系到“人生如梦,岁月如歌”,进而阐发了对“人生”、“成长”、“生命” 的思考与认识,有机联系,有理有趣,引人深刻,发人深省。二是运用全面法。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此为写作之大忌。只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思考问题,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三是运用发展法。“发展的观点”即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坚信“曲折”只是前进中的曲折,“不完善”也只是发展中的不完善,作为新生事物的前途总是光明美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阐述得让人心服口服。比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试题是以“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为材料的作文,有位考生即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首先列出中心论点“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必须趋势与走向”,然后列出了分论点“经济发展是强国的必由之路”、“政治发展是富国的必要条件”、“科技发展是立国之根本”、“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捷径”等,最后卒章显志,指出“崛起震撼世界,世界钦佩发展”的观点,辩证思维叫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