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慧
·经验交流·
浅谈脱疽的辩证施护
孙忠慧
脱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型脉管炎。是由于素体脾肾阳气不足,外感寒邪下注,以致寒凝络痹,血行不畅,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而致病。寒邪瘀滞亦能转化为热,故始为寒凝,久则形成热毒为患。如饮食失节或过时肥甘厚味辛辣之品,可致肠胃功能失调,火毒内生;或内服丹石药酒、温肾壮阳等淫热药物,也会导致火毒蕴结,筋脉痹阻,气血凝滞而致病。
脱疽;溃疡;辩证施护
脱疽是因先天不足、正气衰弱,筋脉被寒湿或火毒侵犯,引起趾(指)节坏死脱落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四肢的末端,以下肢更为多见,初起时肢冷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日久紫黑腐烂不愈,可使趾(指)部骨节脱落,疮口经久不愈。此病疗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脱疽患者80人,男78人占97.5%,女2人占2.5%,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发病前一般有长期吸烟史,有外伤、寒冷、感染等因素的长期刺激。
2.1 虚寒证 患处发冷、冷痛、麻木,遇冷或夜间疼痛加重,舌苔薄白,脉沉细。
3.1 生活护理 脱疽患者应注意休息,病室环境宜光线充足,干爽、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病室应保持安静,利于患者休息。
3.2 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久难愈,疼痛难忍,担心致残而表现悲观、恐惧,甚至绝望,对疾病失去治疗信心;又因病程长,费用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安心住院。因此,要倾听患者的主诉,做好心理疏导,尤其是要指导患者戒烟。告诉患者严格戒烟是获得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的首要措施。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做好具体的解释和疏导工作,并请已经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克服不良情绪密切配合治疗。
3.3 患肢局部护理
3.3.1 保暖 脱疽患者喜暖怕冷,特别要注意患肢保暖。寒冷季节可穿较厚的棉毛袜或棉套,使患肢免受寒邪侵袭,特别是寒湿型患者,更应注意保暖,必要时用热水袋,但热水袋温度要适宜,外加布套,防止烫伤。但也不宜过热,因过热时组织需氧量增加,使患肢血液供应不足,反会造成组织缺氧。
3.3.2 避免损伤皮肤,不要穿过紧的鞋和袜,皮肤干燥时不能抓挠,可涂擦润滑剂,不能使用酒精,以免加重干燥。修剪趾甲时不要伤及皮肤,以免皮肤破溃后形成溃疡坏死。如发现溃疡应小心处理,防止患肢受压。随时保持床单及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的颜色、温度、坏死范围的变化,以及股、膝、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患肢肌肉有无萎缩,血脉是否通畅。患者骨脱出部位要避免长期受压,可帮助患者勤翻身,或垫气圈等。血脉痹阻者,可推拿患肢附近的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循环,推拿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原则,根据症型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调护。脱疽患者忌食辛辣燥火的食物,忌烟酒等刺激之品,更应忌食发物食品。食物应营养丰富,含足够的热量,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寒湿型患者忌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品,宜食温补性食物;气血两虚患者给予血肉滋补之品,鼓励患者多进食;湿热毒盛患者宜进食清淡的食物,禁忌肥甘厚味、辛辣的食物。
5.1 疼痛较剧时可根据医嘱针刺或应用止痛药。针刺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和止痛的功效,可选用内关、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阳陵泉、太溪、委中等穴位,给予强刺激并留针20 min。使用止痛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并应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品,以防成瘾。
5.2 因疼痛导致失眠时,可针刺足三里、阴陵泉、复溜等穴以止痛,耳针取神门、安眠等穴埋针,可促使患者安然入睡。
5.3 患肢溃疡面需要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将药液用纱布包好,放于盛满水的锅中,煮20 min左右,捞出布袋,将药液倒入木桶中,先用热气熏蒸,待水温适宜时把患足及小腿放入药液中,周围用毛巾围好,防止热气扩散,1次/d,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舒张血管的作用,中药熏洗时应掌握好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如果患肢局部有溃疡,不建议应用此法。
患者因疼痛难以入睡,长久抱膝而坐,血管容易受压,血液循环不通畅,加重血流阻滞,应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促进侧肢的血液循环。现将患肢从水平位抬高45°以上,维持1~2 min,然后下垂1~2 min,再放至水平2 min,继而做患肢的旋内旋外,以及屈曲伸展活动,如此反复约20 min,每日一次,有溃疡形成者禁用。
13010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2 淤滞证 患者因久病血行不畅,经脉闭塞,故面色晦暗,患肢皮肤紫色、暗红或青紫,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足趾持续性疼痛,以致患者抱膝而坐,不能入睡,舌红或紫黯,苔薄白,脉沉或细涩。
2.3 阴虚火燔证 患肢红肿灼热,溃烂腐臭,患者筋骨暴露,疼痛剧烈,并伴有高热、畏寒、口渴、食少、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数等全身症状。
2.4 气血两虚证 患者久病气血俱虚,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精神疲倦,心悸气短,畏寒自汗,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舌质淡,脉沉细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