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康亮
“双十一”时代是指每年11月11日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网购打折等促销活动,电商企业完成促销后,所产生的网购包裹量完成出货打包、运输以及派送的时间段。2010年11月11日前后,发生了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2012年11月11日零点后十分钟,天猫和淘宝的平台交易额就达到2.5亿人民币,13点天猫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超过了2011年美国在线销售市场的单日78亿元人民币最高销售记录。“双十一”当天,天猫和淘宝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创下了全球网络购物的单日最高记录,这191亿背后将会产生8000多万快件。一段特定短时间段内快递业务量急剧增长,使得当前快递物流业中诸多问题凸显出来,整个行业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9年“双十一”,淘宝平台首次推行网销打折活动,出现了9倍业务量井喷增长态势, 众多快递企业来不及反应,耗费几周时间才逐步将所有快件处理完毕,部分快件甚至压两个月,成为快递运输最差的一年[1]。2011年“双十一”,一天内淘宝和天猫产生的订单包裹量达2200余万件。从快递员送货量来看,平时每天送40至50件快递,“双十一”后平均每天送货90件,快递量增长近一倍,无法在短时间迅速提高快件处理速度,造成大量快件来不及处理以至于积压仓库内。
2012年“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的销售额达到190多亿,产生8000多万票快件。其中申通快递运量突破640万票,12日达到750万票;中通运量达330万快件,远远超过现有运载能力;申通快递从11日中午12时到12日中午12时,全国范围内收件量600多万件,而平时每日货件量只有400多万件。“双十一”所带来的巨大包裹量会在11日过后三至四天完成派送,单日总运营至少超过2000万票,需要上十天时间所有包裹处理完毕。目前整个行业快递公司单日运力之和为1600至2000万票,日益增大的业务量使得整个快递行业越来越显示出小马拉大车的疲惫状态,无法承担网购所带来的远远超过其运载能力的包裹量。
在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快递行业出现门槛过低、基础配套投入却不足。“双十一”期间猛增的发件量,使快递员需求数量增幅明显,就2012年11月较前一个月需求量增幅为26%。网络购物量迅速攀升导致订单量瞬间攀升,快递公司必然要加派人员,提高快件处理速度,在日常的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紧急增加快递人员。巨大的业务量只出现在“双十一”后三到四天内这一特定的时间段,一周后,订单处理量将慢慢回归到日常水平,一旦“双十一”的业务量消化完毕,订单回归日常水平后,对于快递人员的需求也会随之回归到正常水平,各快递企业将不再需要大量的快递人员。基于降低企业成本的前提,快递公司招聘紧急快递人员时往往难以考虑到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方面,一般来说,业务员的要求不受学历、文化水平的限制,只要能够骑着自行车送东西就行。由于快递公司的门槛低、所需资金量少、业务员水平要求不高,很多小的公司应运而生,由于不存在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同时由于同行的竞争、区域的竞争、国内外的竞争等等,在面临如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大一点的快递公司只能靠铺设更多的网点,或者提升服务品质来争抢业务。再加上后“双十一”时代货物量大,工作任务重但又缺乏较高的物质激励,由此造成工作消极懒散,服务意识不强和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快递员的流动性大,需求缺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是很高[2]。
2011年,华北转运中心日均转运量为30万件,而“双十一”当日转运量增加了50%,达到45万件;2012年,华北转运中心平常转运量为35万件/日,高峰达到了45万件/日。由于订单太多,配送失误率增加,由原来的1%上升至3%,配送失误的订单退回总仓,进行二次送货从而再次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导致最终“爆仓”。爆仓后快递员将货物及时送到客户手中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包裹上标注的易碎、轻放等特殊要求,货物受损率必定加倍。快递员为了在派送高峰节省送货时间便只将货物送到楼下或传达室等地方,或者要求消费者自行前往快递公司提货,送达服务质量大大降低。
行业内快递物流企业为应对“双十一”势必按照节日大流量配备各种资源,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即需要固定的人员、仓库、车辆等硬件,同时快速派发包裹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成本。一旦“双十一”高峰渡过,便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流从而造成物流资源浪费,加大其成本压力。
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在网购促销获得成功之后也想在物流快递业分得一杯羹,出现了电商企业自建物流的情况,但是自建物流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使成本抬高[3-4]。
快递业务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兴起密不可分,但长期的恶性竞争及低利润的状态让快递业难以做大做强。一般来说,同城快递的毛利率在10%左右,异地快递15%,如果是特许加盟的快递企业的话,毛利率会更低。造成“爆仓”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免费派件,“双十一”是由于网购打折比较厉害,但员工数量跟不上来。此外,配送价格低甚至免费,这也影响业务员派件的积极性,加上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爆仓”现象大规模的爆发[5]。目前,快递行业有两种模式,一般来说票单收件是有偿服务,但派件则分为免费服务与有偿服务两种,像“四通一达”即是免费派送。
“双十一”巨大的销售额无疑说明了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进而使我国快递物流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就网购快递而言,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民营快递公司在近几年内迅速发展壮大,且各大快递物流业使出浑身解数如争夺客户资源,价格战,定制化服务等形式抢占市场份额。在国内,公路收费居高不下,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高的环境下,价格战无疑使快递物流企业不断削减,除非依靠信息化技术以及仓库布局、配送路线优化等手段降低成本,否则快递物流企业将很难将现有良好收益维持下去,这就给当前我国快递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优化空间。
过去几年中,我国现有快递市场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五家公司把握了网购时代的发展机遇,主要承接淘宝网购快递业务,迅速做大做强;其中,申通快件量400万件/日,圆通快件量300万件/日,中通200万件/日,韵达200万件/日,汇通60万件/日。
2012年“双十一”191亿元销售额背后将产生8000多万快件,按照中国九大快递平均日处理300万件计算,预计3天能够完成中转,末端配送将延续到5~8天。 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处理完所有业务必须拥有更高效的快件处理能力[6]。
短时间内快速无误的订单处理能力必须有强大的硬件设施做保障。中通快递为应对2012“双十一”,在原有1.9万辆各种揽收车辆的前提下,新增2000辆车及临时招聘4000人,同时在转运环节新增300台班车。申通则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要求下属各网点公司必须改造平台能力,5月份开始已储备1.2万人,并在今年新建了11个分拨中心,承载60万单的快件量。而圆通则按60%的比例将场地、人员车辆等扩建和增加。后“双十一”时代包裹量要求各快递企业扩大快件处理场地,添加车辆和相关处理设备。
后“双十一”时代给快递业提供了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快递量有三分之一是由电子商务带动的,而整个快递业务总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左右相比差距很大;中国每年快递业务量约20亿件,且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距美国每年约有75亿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经历了2011年“双十一”网购火爆后,更有为数众多的小快递公司冒出来,但是经过几轮洗牌整合最终形成几家龙头企业带头的局面。2012年下半年开始,为备战“双十一”,包括EMS、顺丰、四通一达等九大快递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新增加了运输车辆和揽收派送人员,连一贯只涉足高端快递业务的邮政速递物流(EMS)也首次加入到网购快递大军中来。因此要加快我国快递行业重组,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
吸取2011年”双十一”引发爆仓的教训之后,2012年11月各大快递企业都为应对”双十一”有所准备,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建立业务量预测机制,制定淡旺季应急预案应对方案;与电商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据往年数据共同预测高峰业务量,制定商品预处理情况;调整人员及资源配备,信息上互通和共享,对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配送网点提前做好准备。
以快递协会为核心,建立快递企业配送联盟。联盟内部各个企业所自有的仓库、分拣中心、车辆、人员等物流资源可共享作为公共资源来配置,以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同时可建立共同配送仓库以便在高业务量时统一调配货物,缩短快件处理时间。
快递物流的配送现状排除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后,干线调拨方面的问题不大,因此末端多样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爆仓难题。部分消费者主要基于11月11号的折扣下单,对所购物品并不一定马上就用的需求,对于此类屯货的消费者可以采用暂缓送货,或者由消费者自己指定某一个相对淡季的时间发货以缓解后“双十一”时代的物流高峰。在地理区域大、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集中居住区域内可采取设置取货便利点方法,鼓励引导消费者自提货物,以降低末端配送的压力。
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猛增的同时,注重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品牌形象。不能单以应付”双十一”为目的而临时高薪招聘快递人员,而要建立长期人员储备制度,进行多方面专业培训,使其成为能多岗多用的复合型人才,在业务高峰时可以快速补充到有需要的位置,制定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从而保证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快递物流企业若能透过”双十一”带来的巨大业务量认识到当前运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优势,便能做大做强。
[1]亦鸣.“爆仓”现象折射快递业巨大发展空间[J].中国工商报,2010,26(4).
[2]张杨.浅析网络购物中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4).
[3]郑蜜.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J].时代经济论坛, 2008(5).
[4]袁珺.我国民营快递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8).
[5]张胜英.快递业服务创新途径探析[J].当代经济, 2010(6).
[6]徐勇.快递爆仓发生的原因与对策[J].权威论坛,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