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思考

2012-08-15 00:51:35沙夕岗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优质新课程历史

◆沙夕岗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

优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思考

◆沙夕岗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深入发掘利用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有助于实现历史课程标准。通过对历史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历史课程资源 校外 优质

一、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内涵

课程资源,是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用“教材”的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初高中新课程标准都提出要开发多种历史教学资源,并适当淡化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地位。

本文所提优质校外课程资源,就是从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中筛选出的多种课程资源的组合,它是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重组、优化的结果。

二、优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发掘利用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开辟历史第二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历史教育教学效益,有益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1.实地考察校外优质资源。笔者学校地处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千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也是伟大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故里,历代人文荟萃,历史遗存颇多。笔者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玩”中学历史,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课程内容,开辟第二课堂,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课堂,又带着课堂上的各种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如学完《远古人群》后,带领学生去实地探访古镇良渚文化遗址——少卿山以及秦望山等遗址;复习古代经济史时,带学生去参观古镇余氏典当行,又带着学生去考察千灯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昆山农业文化展览馆;学完近代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仁人志士的爱国之举时,又带领学生去古镇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顾炎武故居参观学习,零距离感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给家乡学子带来的责任感。

在家乡古镇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当历史的风貌尽可能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学生时,这些“自己会说话”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带来临场感和真实感。乡土历史的乡情性、亲切感,更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校外人力资源引入校园。人力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除了要用好校内的师资资源外,还要善于从校外引入优质人力资源,发挥当地的知名人士的作用。

无论哪个地区都会有一批知名人士,如社会名人、企业家、著名学者等,他们或远离家乡、或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开拓了自己的宏伟事业,为乡亲们做了许多有利之事,这些人无论在专业特长、道德品质、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自己出色的一面,并且他们中的不少人也热衷于家乡学校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邀请他们走进学校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所见所闻。每学期,我们都会邀请古镇退休教师、“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希望老人”周火生老师来校为新生讲述他退休18年如一日捐助“希望工程”的事迹。我们也可以邀请部分各有特长的学生家长,甚至还可以发掘利用一些对某方面乡土资源认识颇为深刻的“民间”土专家,聘请他们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导员,为学校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由于这些人或事来源于学生的周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对他们产生亲切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做一个优秀学生的动机。

三、成效与思考

1.实践尝试效果显著。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历史知识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可有效补充传统教材资源的不足,把单纯的教师讲授扩展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双边活动;把学生从课堂引到校外,它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课本上的书面知识变为可以感受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把学生简单的记忆背诵变为走进历史氛围的深刻理解。如此则使“历史”不再那么遥远、抽象,使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历史情境教学富有生命意义。

2.总体现状不容乐观。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虽有改观,但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教师之间也有较大差别。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导致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许多课程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开发利用而进入课程。很多教师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所以对课程开发积极性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仍把历史教学的任务局限在知识的传播上,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背多分”,老师课堂教学广泛采用“勾书圈点教学法”,忽视开发性的历史课外活动。实际教学中,要想改变历史教育过分重视技能教学的现状,并将其提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仅仅靠学科的课程资源和学校内的课程资源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大力拓展历史课程内容的空间,充分运用各种相关的教育资源,将各种资源整合到历史课程中来,才能真正发展历史教育。

3.教师素质活水源头。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前提是教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缺乏这些意识即使身边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历史教师的素质仍是关键所在,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活水源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才能正确辨认哪些是“优质课程资源”,才能具有面对这些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意识。同时,要认识到历史教师本身就是实施课程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专业阅读和积累,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活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智慧。

4.学习效果重在反思。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应达到总体目标,学生学习不是为了死记一些知识,也不仅仅是提高某些能力。历史学习应该充分发挥它在塑造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谓“读史可以明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借鉴中,不断的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学有所乐。

[1]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广强.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桂兰.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宁夏教育科研,2008,(03).

猜你喜欢
优质新课程历史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历史上的6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