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需肥特点与施肥过程不同,不可能按照农作物的需要每天都进行施肥,这样就存在一个吸收与储存的问题。土壤储存肥料的能力有限,而普通肥料由于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易渗入土壤深层,农作物来不及吸收就被雨水淋失。尤其是氮肥,除了淋失的损失外,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成NH4+,而硝化酶又将NH4+进行硝化作用造成损失。虽然可以通过加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来控制这种作用,但尿素中氮的不同损失途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铵是氨挥发、消化-反消化两种损失途径的共同氮源。在一定条件下,硝化抑制剂虽然能抑制铵的硝化,减少其硝化-反硝化损失,但增加了土壤中铵的浓度,促进氨的发挥。而脲酶抑制剂虽然能够抑制氨的发挥,但使较多氨态氨存留于土壤中而进行硝化作用,从而促进硝化-反硝化损失。因此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单独应用时作用单一,在农业生产中未能表现出稳定、理想的增产效果。
为了控制尿素中氮的释放速度,发达国家采用包膜控制,虽然能按照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肥规律释放氮素营养供作物吸收利用,且有效提高氮素的利用率,但成本太高,是普通尿素的几倍,在我国现行农业生产条件下无法推广应用。
所以开发低成本的缓释/控释肥是肥料的发展方向。缓释/控释肥不但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还可节省大量农村劳动力,减轻肥料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