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9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媛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张媛

1 城郊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城郊旅游是指以城市郊区为地域载体,以现代农业文明、独特完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地方文化积淀为鲜明特色的区域性旅游活动,是与市区中心旅游相伴而生并相互对应的一个概念。城郊旅游的主体一般包括本市居民和外地游客,但从大的尺度范围内,城郊旅游不像风景名胜旅游区那样会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它的主要针对人群还是本市居民为多,主要是本市居民周末度假、休闲放松、近距离出游的目的地。

城郊旅游具有综合性、持续性和参与性等特点。综合性是指城郊旅游是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度假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乡土人情、参与农事活动、获得农耕知识。持续性是指城市居民作为城郊旅游的主要主体,他们的市场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时间和距离等因素,淡旺季的区分不明显,对景观的重复旅游率较高,保证了城郊旅游市场的可持续性。参与性是指城郊旅游正在向大众旅游和休闲度假方向转化,重视旅游项目的娱乐性和参与性,许多城郊开展了诸如滑雪、垂钓、采摘、骑马、攀岩等休闲娱乐项目,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保健疗养、拓展训练、考察学习等需要。

2 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郊旅游的持续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发展及乡村的进步相伴而生的,它与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观念的更新密切相关,它的优势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愈加凸显。

2.1 城市生活环境促成了人们对城郊旅游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城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急剧增加,绿地面积日趋减少,城市越来越变成了脱离自然的“孤岛”,城市人们渴望进入大自然中享受生活。加之现代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竞争的加剧,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人每天都处于紧张状态,他们渴望在休闲时间亲近大自然,回归乡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体验截然不同的农家生活,品尝农家绿色食品,感受与城市环境不同的农家氛围。

2.2 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城郊旅游提供了现实可能

我国的“双休日”及法定假日制度的实行,为城郊这种短途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另外,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吃、穿、用之后,有了剩余的资金来开展休闲旅游,这些为城郊旅游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2.3 现代消费观念的更新促使城郊旅游需求急剧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在闲暇之余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观,人们通常要承受“人车劳顿”之苦,因此,近些年来,城市人们越来越钟情于“足刚出户”的城郊旅游,既能领略到城郊自然风光,还不用担忧费力远行和拥挤不堪的苦恼,可谓一举两得。

2.4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城郊旅游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当前,农业产业正在逐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能够在不改变农村基本生活格局的基础上,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城郊农村相对于偏远农村来说,经济更为发展,城郊农民的从业意识更为进步,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与城市人沟通更为顺畅,客观上促进了城郊旅游的快速发展。

2.5 城郊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城郊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与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相比,城郊旅游因与城市市区距离较近,可以省去一路上颠簸劳累之苦,而且现代城市的交通网络通常都覆盖了城市郊区,来往极为便捷,城市人花上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到城郊细细品味田园风光,花费时间少,费用低,可以满足人们经常性、反复性的休闲需求。

3 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缺乏区域统筹规划与管理

城郊旅游应该放在城市区域规划中统一进行开发和管理,而一些地方在发展城郊旅游时,缺乏统筹规划思想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导致部分城郊地区恶性竞争加剧,难以形成资源聚集效应和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由于城郊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关系,一些规范化的旅游业条例和规则在城郊旅游区域内推行较为困难,导致市场不规范,这些都制约了城郊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2 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结构单一

城郊旅游本应具备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丰富见识、锻炼体质等功能,但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城郊旅游开发往往缺乏统筹的规划思路和明确的功能定位,普遍存在模式类似、功能混乱等局面,在客户细分、方向明确等方面做的不够。另外,城郊旅游因与城市距离较近,它的开发理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特色产业等相适应,但在现实中,各地城郊旅游普遍雷同的现象不在少数,没有体现城市的特色产业布局。

3.3 硬件设施和软件还不健全

与风景名胜区不同,城郊旅游地区通常缺乏国家或地方的专项资金等各方面支持,因此城郊旅游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政府注入的资金极为有限,城郊旅游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农户分散化的自主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同时,城郊旅游的基础设施普遍滞后,住宿、餐饮条件还有待提高。在软件方面,城郊旅游的从业者多为当地农户,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旅游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品牌意识,容易导致服务不到位和管理混乱。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城郊旅游在市场调研方面往往做得极为不够,营销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城郊环境污染的加剧

由于处于城市郊区,受到城市工业化和城市扩张的影响,城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的污染使得城郊旅游大打折扣,环境污染也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又反过来导致城郊旅游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极大制约了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 城郊景观城市化日益严重

由于处于城市郊区,城郊旅游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开发建设城市化的景观,当地的农户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也往往倾向于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城市样式,从而导致城郊旅游区域的城市化景观越来越多。从长期可持续来看,这样的布局安排不利于城郊旅游的发展,城郊建筑与城市建筑的越来越同一性,将会使城郊旅游渐渐失去原本在城市人们眼中的吸引力,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4 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

4.1 合理制定执行城郊土地利用规划

城郊农业用地是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区域保证,必须切实予以保证。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城郊大量农用土地被转化为工业、商业或基础设施等非农用地,必须严格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农用土地无序地被征用,并以法律法规形式严格加以落实,严格保护农用土地。采取措施整合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倡城市用地节约化,在保证必要的城市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确保城郊农业用地的规模和数量,为城郊旅游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土壤。

4.2 加强对城郊旅游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城郊旅游管理纳入当地行政管理范畴内,应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服务职能,形成落实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地旅游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制度具体的管理细则和规范,对城郊旅游涉及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场所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严格控制经营资质,定期展开调查。通过法律的规范和严格的治理落实,使城郊旅游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4.3 着重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内涵

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不可能永远保持现有的状态,即使是人为的保护城郊农业用地,控制城市扩张,甚至是在远郊建立新城,都只能是延缓但却无法阻挡城郊发展成为城市的步伐,城郊旅游所特有的“乡土气息”终将在社会的发展中消失,因此城郊旅游必将面临诸多问题。而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提升文化品位是城郊旅游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旅游业不仅仅是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城市居民来到城郊来欣赏的正是当地所特有的“乡土气息”或者说是“农耕文化”,这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一种欣赏,而这种欣赏要保持它持久的魅力,必须要注入文化的元素,提高它的文化品位和内涵,注重将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使城郊旅游更具生命力。

4.4 优化城郊旅游产品结构

与其他旅游项目一样,城郊旅游也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为导向,认真分析旅游者结构和休闲需求,提供有效的旅游产品,同时坚持产品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融入科技和文化元素,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产品。对于城郊旅游来说,应结合城市传统特色产业和政策导向,将所在城市特点和本地特点相结合,坚决杜绝雷同模式,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城郊旅游应着重开发用时较短、趣味性强、轻松休闲的旅游项目,体现城郊旅游的特色。在空间上,应根据距离城市远近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对于城市近郊来说,应着重开发休闲、健身等参与性旅游产品,对于城市中郊来说,应着重开发乡土气息较浓的乡村民俗等生活体验旅游产品,对于城市远郊来说,应着重开发度假疗养等生态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区别开发。

4.5 保护城郊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城郊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应制定严格法律政策,鼓励城郊旅游开发,鼓励城郊乡村实体景观的重建和恢复。加强对当地旅游企业和居民的环保理念的培养,杜绝废弃物就地处理,严禁随意排放废水废物,适时进行监督,对违法者坚决予以处罚。同时加强对旅游者的环保宣传,使旅游者保护当地环境,尊重乡土文化和民俗习惯。

4.6 加强城郊旅游硬件和软件建设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政府部门应将城郊旅游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持续支持城郊旅游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为城郊旅游注入资金保证的同时,有利于城郊旅游的规模化经营;农户可以参股经营或走合资经营道路,有利于形成合力。在有了资金保证的基础上,加强城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教育,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旅游业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城郊旅游区域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拓展市场,为城郊旅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唐召英,阳宁光.论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6).

[2]李明岩.我国城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

[3]余骥.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12).

[4]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7).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