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林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江苏镇江 212003)
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吕凤子在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享有崇高声誉,被后人尊为绘画、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从哲学、社会责任、人生修养方面阐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且一生身体力行。特别是在焦躁浮夸之风盛行的当下,凤先生超越了时空的艺术和人格魅力,又何尝不是一面闪亮的镜子[1]?吕凤子先生职业道德教育观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正则精神、爱无涯和美无极[2]。
吕凤子先生于1912年创办了丹阳正则女子学校。此后,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他的正则学校,把“正则”精神化融于他的人生信条、艺术创作和教育思想的实践中,成为他的职业道德教育观的灵魂。他主张“无尽的爱便指导一切心作用尽力地创造”[3]78、“任何人合理的活动都是在求改善和的方法,建立和的秩序。”[3]87他认为“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即善即美,异名同指也。”[3]81他坚持“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3]85,要求学生培育道德、追求完美、求得真我。通俗地讲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和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4],强调通过实施美的教育来培养出极致的美,用无极的美装点和美的世界,使其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文化修养,又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人们利益关系多样化日趋加剧,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逐渐增强,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传播和蔓延,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现期。处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激情热切追求个体的独立价值,出现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判断的坐标系,消极颓废情绪滋生,对美丑、善恶的判断时常处于混沌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尤其是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吕凤子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人文资源和教育载体。2003年,前身是丹阳正则女校的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后,学校依托吕凤子研究所挖掘和开发吕凤子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努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点,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切入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
“正则”是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灵魂所在。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不断注入新内容,创造新载体,拓展新领域,将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用“正则”精神,铸就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正则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必须把诚信作为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学校坚持把“诚信为本”的思想作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取典型事例分析、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活动载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理解和体验诚信,自觉养成诚信品质。通过入学毕业谈诚信、学期考试讲诚信、助学贷款守诚信、平时经常说诚信等主题,增强全体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构建坚实的社会主义诚信体系。
2)用“正则”精神,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观念。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也是“正则”的本义所指。一个公平正义的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学校在教育中倡导学生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义。在校园内,不论什么人,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中,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求学生要言行一致,有诺必践,实事求是,努力营造“弘扬正气、杜绝歪风邪气”的和谐氛围,实践“忠诚敬业、求是创新”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
3)用“正则”精神,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素养。守法有则是正则的又一重要含义,弘扬正则精神首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为此,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培养,根据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同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邀请法律专家来校举办报告会、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周、法律知识竞赛等,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
4)用“正则”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探求真知的行为习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正则格致”校训的内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技能训练活动,强化动手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依照大学生岗位的能力需求,推行“双证制”培养模式,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教育,努力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教育中得以体现,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探索并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学习磨练。
“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也是吕凤子先生职业道德教育观的核心之所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教育管理理念,把爱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1)在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中,让学生感悟爱心,激发学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学校坚持用“爱无涯”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围绕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爱家、爱己爱人的激情,增强广大学生发愤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利用吕凤子的创业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利用优秀校友的典型事例,加强对学生的立志教育;利用学校内的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帮助他们制定奋斗目标,同时通过开学典礼、专业教育、成功毕业生事例教育,班主任(辅导员)个别谈心等形式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发挥团、学组织的各种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利用刊物、广播、网络、橱窗、墙报等宣传主阵地,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立体载体。
2)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爱心,激励学生奉献社会。学校重视困难学生工作,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教育工作,学校设立了帮扶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制定贫困生经费管理办法、勤工助学中心管理条例及品学兼优特困生评选办法等,同时通过国家下拨、学校配套、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措和发放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金。长期坚持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扶志、帮困、助学”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生的资助和谈心制度,全面关心困难学生。通过教育,帮助他们正视生活困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立志成才,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正是这种爱和爱的教育不断地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热情、生活的朝气、成人成才的决心,把爱的教育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3)在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让学生体味爱心,鼓励学生追求和谐人生。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构建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面实施“调查、宣传、教育、咨询、活动”五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同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组建心理协会、开通咨询热线等营造温馨的心理交流氛围。将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团体咨询与个别辅导、开展心理活动与报告讲座等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和谐共存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不断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把健康教育、健身锻炼和体育文化相结合,为其将来职业岗位群的综合素质要求奠定基础。
4)在关心学生的就业创业中,让学生体验爱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学校坚持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特别是继承和发扬吕凤子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就业指导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在毕业生实习、见习阶段有意识地定向私营经济,利用已经创业的毕业生进行示范和带动教育与实践,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磨练成才意志,实现创业与就业的自然结合。与此同时,还将企业精神中最核心的“敬业、奉献、竞争、合作、创业、创新”精神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领域与层面,让学生广泛接受企业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美”是吕凤子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艺术和教育的崇高目标。学校坚持用“崇爱尚美”的理念,实施美育计划,打造美的文化校园。
1)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目标追求美。学校重视人文环境建设,重视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文化的营造。激励学生爱国、守法、立志、成才,重视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倡阳光心态,强调敢于审视自我、善于欣赏他人,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动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把美的教育与熏陶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努力让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处,都能在不经意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环境陶冶,以达到思想进化、素质提升、能力开拓和人性开掘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2)开设门类齐全的人文素质课,培养学生良好情趣鉴赏美。学校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力为最终目的,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其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要开设相应的人文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师选定与培训、教学创新上加以精心的指导,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课程的规范运行。注重先进文化、高雅文化对学校文化阵地的占领,每年邀请专家、教授、学者为学生做报告,坚持长期举办“正则论坛”,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圆融并进,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展示美。学校积极组织具有本校特色,同时集思想、教育、知识、趣味、艺术等于一体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活动中力求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导向和激励功能。每年坚持举办文明教育月、运动会、文化月等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并做到每一届都有鲜明的主题,每一届都有创新。重视社团建设,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锻炼和造就一定的特长。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健康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为需求,形成良好的文化导向,努力为学生提供鉴赏美、展示美和创造美的广阔舞台,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中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
4)积极开展创造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尊异求异塑造美。吕凤子先生要求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要不羁于现实而超越于现实的更高人文理想的确立,从而努力揭示艺术终极关怀的应在层境,以及获取这一层境应有的心性修为和智慧开发[2]。学校继承吕凤子先生“尊异求异”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校内外创新竞赛等途径,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鼓励学生质疑,坚持赏识和鼓励。激励学生培养和发展个人志趣,注意围绕志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创新积极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求职竞争和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对吕凤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校深切地感到,运用吕凤子道德教育思想,指导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的支撑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领导重视、制度严密、措施扎实、保障有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学校逐步形成了“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将培养目标由“技术应用型人才”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逐步形成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四坚持”工作思路和“六突出”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分年度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建立健全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网络。二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吕凤子的正则精神、爱无涯和美无极的道德观念已深深地植根于我校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正义感明显增强,志愿奉献精神广泛弘扬,涌现了一批诸如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全国茅以升教育奖、见义勇为奖等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受到社会的高度称赞。三是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增强,学校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普遍受到欢迎和好评,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一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潜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工作务实、敢于创新,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率达到95%以上。学校运用吕凤子道德教育思想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实践和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近几年,分别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等部门的表彰,并多次受邀参加相关会议的经验交流发言。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学校的事业发展也呈现勃勃生机。
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已经成为镇江高专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和实践源泉。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塑造人与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统一起来。更加注重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形成对吕凤子职业道德思想广泛认同,吕凤子先生的正则精神、爱无涯和美无极的道德观念正在构筑学生的和谐人生中、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导引作用。
[1]任愚颖.常忆凤先生[N].人民日报,2012-09-09(5).
[2]徐铭.吕凤子“正则”职业道德教育观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6(4):1-5.
[3]吕去病.吕凤子文集[G].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姚月荫.生无尽爱无涯——记恩师吕凤子二三事[J].东南文化,2006(3):63.
[5]钱凯,吴海祖.吕凤子纪念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