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吕光远
信息资源建设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开发、组织的活动,其结果形成信息资源。目前,信息资源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虚拟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对上述信息进行搜集、整序,以为用户所用。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应将信息资源建设定义为: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图书情报,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规划协调、将社会文献信息予以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形成具有特定保障能力的信息资源体系,以满足本单位读者和整个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全部活动与过程。
信息资源建设的数字化特点主要体现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虽然目前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原生数字信息资源采购、实体馆藏文献数字化、网络信息采集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数字化建设方式,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快速增长的数字信息资源,如何永久存储和管理好这些数字信息是当前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挑战。
信息资源建设的网络化特点,一方面体现为网络信息成为虚拟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体现为信息资源建设手段的网络化。在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系统地搜集、组织和管理,建立虚拟信息资源系统,并使其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部分。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产品及其形式日益多样化,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要考虑实体馆藏文献,还要考虑虚拟馆藏文献。
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剧增和采购经费的不足,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网罗所有的信息资源,同时读者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馆资源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面对这种状况,图书馆必须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分工协作,共同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在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全新模式的、过程更为复杂并由多个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应继续遵循“藏以致用”的建设方针,并不断强化“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原则。立足现实就是要根据国家、地区、系统以及本单位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施、政策等可能条件,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合理高效地配置信息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把信息资源建设好。
信息机构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财力、技术和设施等可能条件,规划、选择、收集、组织、整合和管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建设要站在整体发展的高度,洞察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资源共建共享等外部环境的需求和资源建设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资源体系,以实现整体优化和动态调解。一般来说,对于特色学科领域和重点信息资源,更要力求保持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
坚持信息资源建设的时效性原则,首先必须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的组织和整合,进而在整合和集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知识挖掘工作,促使信息资源组织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和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
[1]黄华,谢一唯,成涛.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2):39-42.
[2]傅燕.高校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78.
[3]肖倩.数字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2010(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