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昊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
近两年,Flash动画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各电视台动画频道陆续播放由Flash制作的动画片,受到了业内人士及大众的一致好评。Flash动画从网络迅速推广到影视媒介,其发展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同时,Flash动画制作也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出现在各大高校动画相关专业中。该课程不仅教授学生Flash软件动画制作的一般操作,更重要是使学生掌KK握角色动作节奏、夸张、表现角色性格等动画运动规律的能力。
动画运动规律是指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规律。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只有了解事物的运动规律,做出的动画片才能让人感觉真实、流畅。主要包括人物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等。在处理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它一些因素,如时间、空间、速度、加速度或匀速对于运动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在Flash动画的制作流程中,角色的动作制作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软件中直接绘制关键帧,另一种则是将角色制作成元件进行动画调试,前者较为麻烦,不适合制作规模庞大的Flash动画片的制作。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以动画运动规律为依据,这样片中角色的动作才不会出现错误、生硬等现象。如学生在Flash中制作人物侧面走路运动之前,要软件中画好人物走路的所需要的关键帧,在做动作的时候把握好每一关键帧动作的特点和变化,避免出现滑步、缺少帧的情况。所以,动画运动规律在Flash动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制作动作协调、流畅的能力。
能否准确把握动作的速度与节奏,是衡量一个动画制作者能力的关键因素。动画运动规律中原动画的间距决定动作的速度,同时动画的秒数与张数也是可以改变动作速度的因素。动作的节奏是由距离、时间、张数这三方面组成的,他们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以动态的距离为基础,加上准确计算时间和确定张数,才能使动作节奏取得满意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应用到Flash动画的制作中,有利于加强学生把握动作速度与节奏的能力,从而做出优秀的Flash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中关于动作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环境、条件等做出不同的动作表演。如学生在制作一段汽车急刹车的Flash动画时,不能只按照肉眼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应根据惯性的运动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动画的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表现出轮胎和车身变形的幅度,这样才能制作出更为强烈的效果。因此,将具有表演特性的运动规律应用于Flash动画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在Flash动画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动画运动规律应用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了制作思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相关技能。下面笔者以“人物走路的动作制作”为例,分析动画运动规律在Flash动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制作Flash人物走路的动作之前,教师将人物走路的原画排列绘制在Flash画布中,教师一边演示每张原画的特征和区别,一边讲解人物走路的运动基本规律。如人在走路中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为了求得平衡,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左手向后摆动,右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向后摆动。在走的过程中,头的高低形成波浪式运动,当脚迈开时头的位置略低,当一脚直立另一脚提起将要迈出时,头的位置略高。同时,人走路的速度节奏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描写较轻的走路动作是“两头慢中间快”,描写步伐沉重的效果则是“两头快中间慢”。另外,当学生的思路不流畅、发生混乱时,教师应做积极正面的引导。如要时刻提醒学生人的走路动作一般来说是1秒产生一个完整步,每一个画面以两帧处理,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动作的速度与节奏。
这种绘制原画与分析动画运动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人物侧面走有所把握的要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便于后面动作的制作。
在制作动画时,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绘制动作的关键帧,了解动画制作思路,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对知识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选中人物身体的所有部分,按F8建立元件,定义为图形,然后双击进入图形内部,将身体按照关节,依次组起来。根据动画运动规律理论,需要合理进行组合,如上臂部分和袖口是需要整体创建元件的。然后,依次调节每个元件的运动中心点,同时要保证各个部分位置关系正确。根据之前讲解的运动规律,可以将走路分为几部分:起始状态——抬脚状态——落脚状态——抬脚状态——终止状态(下一个循环的起始状态)。因为有了Flash软件的便利性,这5种状态可以理解为,起始状态——落脚状态——终止状态,而两次抬脚状态,实际差别就只有左,右手和左,右脚位置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关键知识,做起动画来才会事半功倍。
学生依据绘制的原画参考图,调节人物侧面走路的动作。通过绘制原画参考图,学生已经对人物的侧面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及制作思路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动作调节与元件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告诉学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单独操作。另外,教师还应给学生讲清楚,制作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学生归纳动画制作思路,检查动作是否存在运动规律问题,如人物走路动作中是否出现滑步、不协调、不流畅、不自然等问题,找出自己及同学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并总结动画运动规律在Flash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强调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将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动画制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践表明,将动画运动规律合理地应用于Flash动画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动画理论知识制作出优秀的Flash动画作品。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掌握角色动作节奏、流畅、夸张、表现角色性格特征等动画运动规律的能力。因此,动画运动规律引入Flash动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1]傅文彬.动画运动规律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2]丁聪.动画运动规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赵英杰.中文版FLASH CS3动画制作宝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