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张丽媛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创新,成为探索的首选。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这样的规定旨在让持证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结合我市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对近三年会计人员面授和网络双轨制教育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网络教育方式和提高培训效果作如下思考。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缺乏强硬的约束力。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是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进行的,是“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同时法律法规又缺少相应激励或惩处措施的规定,所以,这种规定,只是强调了应该,却没有体现强制,对持证人员的约束性并不强,这就造成持证人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持证人员甚至认为,只要交了培训费,就可以不参加学习和考核,同时,对那些多年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管理部门对其处理无法可依,使得继续教育处在一种被动的境地。
我市区(县)登记的持证人员近10万人左右(包括已退休、待业、在校学生等非执业,但仍登记在册的持证人员)。从2009年到2011年,平均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维持在4.5万人左右,尚未达到50%。
2.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每年组织持证人员的继续教育的方式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分批集中面授。这种方式下,持证人员很难解决工学矛盾,参加培训的时间不易统一,每班次的规模一般偏大,考勤考核都比较困难。为了强化管理,我们采用过参训人员签到、点名、指纹考勤等方式,效果均不理想,认真学和不认真学,出勤好与出勤不好都一样,只能吃大锅饭,培训结束既是通过了教育,面授教育存在流于形式、不重实效的问题。由于网络教育体现了更多优于集中面授的个性和自主,会计人员逐步趋向接受网络教育。
3.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培训的内容,多为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内容,不分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而作为基层的会计人员,相互间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往往相差较大,且大多在一些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培训的内容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使多数参训人员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听不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学习的渴望和自觉性。
4.网络教育将原来集中学习变换为分散的学习。给持证人员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给予了自主选择的余地,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并强化了继续教育的学习和考试过程,而相当一部分持证人员在往年的继续教育中习惯于“混日子”,实行网络化培训后,叫苦不迭,仍对继续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培训授课的方式是专家授课,学员听课考试,仍然是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学员还只能是被动接受,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和调动持证人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问题。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会计行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化服务,注重质量,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重点,提高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队伍,创造人人接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为了顺应会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满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多元化的需要,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从2009年起,我市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开始实施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与面授继续教育方式双轨运行。这种网络化培训,受到了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我们自身也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得以集中精力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过,网络化的会计继续教育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1.以网络化培训和管理为方向,健全网络培训机制。应该紧紧抓住对执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特点,以网络化培训和管理为方向,建立稳定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应为会计人员提供稳定、安全、容量强大、运行高效的网络环境。平台要提供不同会计职业类别、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网络继续教育课件和充足的24小时全方位培训信息、教学答疑、交流互动、热线服务及运营服务。课程后应附带练习题,并可以下载学习资料,供学员就所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在线练习,在本继续教育年度内学员可以反复收看所有开通的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给参加网络教育的会计人员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为学员提供可在网上注册、交费、学习、考试、查询、交流,享受更便捷的一条龙服务,切实增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
2.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在培训的方式和继续教育的内容上,应尽量丰富,给参加培训人员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而课程的学习方式则可以采取闯关晋级的方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会计人员学习完选定的课程,便可以做题目闯关积分,按积分多少分为基本合格、合格、优秀等次,对连续优秀的,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激励执业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网络学习。以量化形式评选出优秀学员,为各级会计管理部门提供分级、分部门、分权限的后台在线管理,与会计人员分级管理相结合,以确保学员的学习时间和质量。
3.严格培训成效考核,建立在线学习监督机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通过网络服务器后台进行监督管理,可随时查询参训会计人员何时登陆、学习、考试的详细情况。学习期间,系统将不定时弹出对话框,自动弹出一个前面学过的知识点问题,要求学员回答,以检查学员在线情况,如不在线,则不记录学时。回答正确的,其分数计入考核总分,不作答网络自动停止,视为没通过单元测试,并不能进行最后的限时考试。
截止日学员未开通课程或未完成规定学习时间或测试未达到要求的,系统自动关闭且不保留有关学习记录,不予确认年度继续教育课时。
4.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制约机制。对那些不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的持证人员,出台法律法规,明确给予一定的惩罚,增强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以彻底改变目前涣散的局面。对一部分已经脱离会计工作岗位,他们既不参加继续教育、也不参加信息登记,有的已不再使用会计证,对这部分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管理,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
5.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协作机制。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将受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方式在各种层次的教学中广泛应用。近些年来,很多省市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陆续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网络化的会计继续教育为会计人员带来很多便利条件,降低了集中学习和组织培训的成本。为此,应在财政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与有条件的网络培训机构协作,充分利用共享教育资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交换或采购教学课件,改进继续教育方式方法,并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内容,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指导、各培训机构积极协作、用人单位支持督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