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孟祥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改变观念、转换思想,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现有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现状下,我们大多数老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而我们的学生也无法真正的理解思维方式在学习中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的强化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的了解思维、拓展思维、发散思维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目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的思维训练,已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英语学习思维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阶段,还不能灵活、合理的运用思维方法解决难题,不能将头脑中零散杂乱的知识借助于思维能力合理的调配、组织和运用,而只是处于一种经验型、模仿型水平,所以我们的学生思维不敏锐,观察不细致,独立分析能力差。在学习英语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清英语学习的思路,把握脉络;在英语写作中,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组织运用材料写出有层次、有内涵、有品位的文章来。下面就将我个人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想法作如下总结:
我们的学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教师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的培养有一定时序性和阶段性,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将那些个性强的缺少共性思维的学生区别对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生就能够适应教师的方法,在思维方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实现快速进步。
在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出好的教学环境、学习氛围。这除了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新奇的教学氛围,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优化课堂,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不让课堂生硬僵化,不落俗套,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新奇感。另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恰当适时地把握机会,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来学习英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思想,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做好铺垫,这样才不至于使课堂模式化,才不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在英语教学中,好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我们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能够加深对学生的认识,能够使老师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对待学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这样的英语课堂就会有声有色,学生与老师在愉快和谐的情感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这样也能使学生精神得到振奋,思维变得活跃,思想获得解放,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很大提高。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活跃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性格上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内向、害羞,即使有一定的问题也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有针对性的去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学生、关心学生,改变学生害羞的心理,帮助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心理的不足。这样我们的课堂质疑的同学越来越多,老师的角色也就发生了转变,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思维能力进而得到提高。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优美的语言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思维意识,它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趣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思维效果。
在充满艺术美感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英语思维的佳境,时而亢奋,时而舒缓,时而困惑,时而释然……在这跌宕多姿的思维律动中,在英语美感的熏陶下,思维教学也就达到了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固有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旧的思维框框,充分发散思维,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改变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硬的思维定势,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奇思怪想,使思维个体的思维方式不断优化,不断拓展,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效果。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方法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了。事实上,许多教师已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如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灵感的火花,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大门,进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总之,不管对于怎样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