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洪江芙蓉中学 向喜芳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说领先,读写跟后”,“听”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而且也为学习者进一步发展其他语言技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听力是英语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而高一是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在高中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非凡的意义。根据语言学的观点,听力属于语言的输入,只有语言的大量输入才会有语言的输出。本文通过对克拉申语言输入理论的介绍,结合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克拉申语言输入理论在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在高一英语听力教学中,应注意可理解性输入及重视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Krashen(克拉申)于1985年提出了在语言学界很具影响力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在这一假说中,Krashen认为当总体语言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即被学习者理解),但又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结构时,输入才是有效的。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如Krashen所提出的,输入应该为一个小的跳跃,即“i+1”。对学习者来说,如果输入材料难度过大,这些输入就不能被学习者吸收内化;如果输入材料伴读跟学习者水平相当甚至更低,学习者就会因为接受不到新的知识而慢慢失去学习兴趣。那按照Krashen的观点,感受性语言行为如听和阅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要提供足够数量和形式的语言输入,其它包括说在内的语言技巧的提高和语法知识的获得就会随之自动产生。
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
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对初学者来说,输入那些不理解的语言等于浪费时间。
既有趣又有关联,指的是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指的是克拉申提出的i+1原理。
在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说领先,读写跟后”,听力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听力又是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高一英语听力的教学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说听力很难,听不懂到底在说些什么。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认为听力难呢?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难的原因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听惯了初中的慢速英语转而听高中的听力,很多学生往往还没反应过来而题目的放音却已经结束。
学生认为题目的设问太难,有些题目需要经过两次以上推理才能得出答案或者是听不出原话的“话外之音”。有时候对听力对话中的一些习惯用语或俚语感到无所适从。
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而高一学生的词汇量又十分的有限,听力对学生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词汇掌握差,就会导致对信息处理无法进行,无法达到听力理解的目的。就像有些学生对题目或题目选项中出现的词汇不认识,就导致他们要么看不懂题目要不就是被选项中的生词所难倒。因此就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
因为听力内容是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而且是瞬间即逝的。而且一部分学生因初中英语听力就不好,他们到高中一开始就害怕听力。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或考试时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听音时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慌,因而导致无法正常听音,直至弃而不听。所以,如果听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的量,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的听力技能未获得,就会产生听的心理障碍。
学生由于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是在听力课堂上,常常由于缺乏自信而紧张不安,致使课堂听不懂。并且在教学中我们还易发现,学生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关于语法上的问题,而且讨论语法时,津津乐道,以此觉得自己的英语学的不错。但是,要求他们用英语讨论问题时,却鸦鹊无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殊不知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听读属于接受性/输入性技巧(receptive/input skill),说写是产生性/输出性技巧(productive/output skill)。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着重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解释,而忽略给学生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调研后,怎样来提高高一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教师们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语言学家Krashan的“输入假说”对于英语教师培养学生听力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可以从的语言输入假设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语言输入问题应该成为有效帮助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至关重要的一步。
听力水平和听力技巧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听力课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按照“i+1”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听力基础。输入过难,学习者无法理解,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输入过易,对学习者来说就无挑战性,无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效率就不理想。无论是偏难还是偏易,都无法实现有效输入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提供适当的语言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确保提供的输入对学生来说是可理解性的,而且还要尽量做到这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量是足够的。教师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入,在教材的基础上,可适量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作为输入理解的一种补充。利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些生活事例大都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他们就能利用语境和原有知识来理解这些输入,从而确保了足够的输入量。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策划、摸索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一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可理解性输入,重视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高一的听力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使高中英语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Larsen,198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