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郑晨燕
音乐教育在中职生心理生理健康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浙江 郑晨燕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怡情健身,对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在对音乐教育的心理生理健康功能进行阐述及对中职生的心理生理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途径与措施,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音乐功能;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心理生理健康
一是有助于改善情绪,调节情感,促进心理健康。音乐艺术无论是演唱、演奏、表演,还是欣赏,都要求人们神情专注,而且要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反应。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音乐的可感性、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可以有效地启迪和锻炼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因此,音乐能够起到培养欣赏者感知、想像、直觉和思维能力的作用。音乐,以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音色不同的音响有机且艺术的组合在一起,音响之间存在音与音微妙的关系,它们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整、飞翔与消逝等变化无穷的方式,构成了具有自由流畅的旋律、明快复杂的节奏、繁简浓淡的和声等美妙的音乐世界。
二是有助于改善脑波、舒缓压力,促进大脑健康。心理、生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差异:左半脑通常承担处理语言、数学和其他分析功能等抽象思维的任务,习惯上称为“数字脑”。而右半脑通常承担处理空间图形、识别形象、音乐、环境等直觉和艺术方面的信息等形象思维任务,习惯上称为“模拟脑”。但这种分工不是绝对的,左右两半球的机理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脑神经细胞活动时,处于兴奋状态,不活动时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与抑制作用缺一不可,合理锻炼和使用大脑,并刺激右半脑活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大脑的作用。
三是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进沟通与谐化。由于人自始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地倾向于同社会他人取得谐化。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际关系交往沟通的需要更为强烈,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更为迫切。而以音乐的方式沟通交流,不仅宜于青少年接受,而且可以起到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于和谐。音乐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们可以用这种语言与任何心灵沟通并被理解。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群体活动,也有利于实现共同的认知、认可,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四是有助于怡情健身、愉悦养生,促进身心健康。音乐本身就具有使人快乐的属性,是有文化的休息,有教养的娱乐。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从事音乐活动可以转换一下兴奋中心,从而消除劳累、松弛神经、解脱烦虑,最终通过松驰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与活力。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人的心情愉快了,人的机体内生理化学变化就会畅通,就会产兴奋增强感觉,人的精神面貌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焕发出神采。这不仅表现为生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平衡,进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谐。所以音乐家洗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还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音乐传入人耳膜,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激素、酶等生化物质,有利于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神经,从而保养心性,促进健康。音乐还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使大脑活动张驰交替,保持活跃,为新的思维与创造提供条件。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个体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他(她)们越来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但由于自身强烈自尊心的驱使,常常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敏感,且缺乏自信。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不明,学习习惯存在偏差;中职生与普高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择业成为中职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择业思维定势、依赖退缩、紧张焦虑的心理普遍存在。
每位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负有教育责任。对中职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与形式,其中音乐教育可以从音乐课程中挖掘出所蕴含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内容,适时地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利于实施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或参与音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生理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是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抒发,创设审美情境。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忽视个人对音乐的需求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这也是造成部分中职生对音乐课和音乐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要强化音乐对情感满足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在音乐课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引入流行的元素。在唱歌教学中可以选择表现不同内容、不同情感的作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室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音乐教学束缚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为此一些学校拓展了歌咏比赛、音乐欣常讲座、音乐会等课外音乐活动。但由于这些通常是正式组织的,参与的学生仍然有较强的受限感觉,不能很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学校结合具有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主题开展音乐活动,虽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自我表现。因此有必要放宽对主题的要求,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组建音乐社团、街舞音乐观摩、卡拉OK比赛、网络视频音乐欣赏等,让学生自娱自乐、自我发挥、释放心情。还可以在校内外展开音乐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组织能力。在发生重大自然和社会事件后,也可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缓解这些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释放个人的情绪,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同时还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自我体验。
三是重视音乐治疗方式的应用,增强音乐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效果。音乐治疗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的音乐欣赏,它是集音乐、心理学、生理学为一体的,用音乐和音乐活动以帮助达到恢复、维持和改善心理与生理健康为目的一种治疗方式,即强调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对特定的人群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生理的上的自我调节。如前所述,音乐的每个乐调都可以表现一种特殊的情绪,不同曲调、节奏、旋律、谐声以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引起的心理生理效应也是不同的。所以,中职学校的音乐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音乐教学,组织音乐活动,创设音乐审美情境,增强音乐教育在心理生理保健治疗方面的针对性。
【1】徐敦广.音乐教育与情商培养.中国音乐教育,1999(6):34.
【2】时敏,等.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4)293.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