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峰 戴心来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师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使用知识的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形成。作为这种发展趋势的反映,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网络条件下的新型学习模式开始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主题学习网站建设,为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开展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的谈话法,这种学习方法也被称为“精神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等。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问题教学之源。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作为一种特指的概念和方法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出现,最早应用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 Master)的医学课程中,慢慢推广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中,并得到了认可。美国中小学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教学活动中引入PBL,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和推崇。我国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介绍国外对PBL的研究,并开始探索将PBL引入我国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可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逻辑分析思路。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complicated)、实际的 (realworld) 或真实性的(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从基于问题的学习定义,可以理解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进行问题分析、方案架构、信息资料收集、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由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定义可知,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网络学习资源、问题情境、教师和学习者。可见,网络学习资源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在网络环境下做好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主题学习网站是指结合学科教学,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创建的网站。由定义可知主题学习网站是围绕特定主题而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学生可以在网站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主题学习网站使我们能通过充分利用网站的大容量、交互性、超媒体性、共享性等优势,构建全新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虚拟学习平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主题学习网站主要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提供一个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因此,它的设计应不同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又不同于综合类教育网站的设计,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实现的教育功能维度可将教育学习主题网站分为互动学习主题网站、学习资料主题网站、教育科研主题网站三大类别。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主题学习网站的构建目的是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建构逼真的问题情境,并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PBL的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应定位于构建互动学习主题网站。
互动学习主题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应由网站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建成后能够充分支持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将主题学习网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知识本体的信息需求由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所决定。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专题学习网站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为网络环境下PBL提供信息资源、工具资源和环境资源。
PBL的专题学习网站主题的确立,应依据教学问题和教学内容。在确立网站主题后,了解网站主题所覆盖的学科领域,以及该学科领域资源的基本状况。通过特定主题把握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科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未来需求,了解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习资源的具体需求走向,指导主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源建设。
主题学习网站有其特定使用群体。网络环境下PBL的主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开发是为了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使作为PBL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主题学习网站要获得成功,就得明确使用对象,了解使用对象所处年龄段以及心理特征、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以满足对象的需求作为设计主题学习网站的根本着眼点。
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构建PBL的主题学习网站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由网站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在建设学习资源时,一方面要对构建主题学习网站时已经拥有的特定主题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有效支持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开展;另一方面要保证有人员持续提供学习资源,以便主题学习网站能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填充新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目前所拥有的构建主题学习网站的信息设施及其内含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有效支持网络环境下PBL的开展。
通过前期的分析,主题学习网站的资源结构已经基本明了。接下来就要通过学习目标分析了解学习者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或标准。教师则通过学习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其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五个基本步骤:组织一个新的小组、开始一项新的问题、实施问题解决、汇报成果、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主题学习网站主要为PBL提供一个网络虚拟学习交流平台,它的设计应尽可能方便组织一个新的小组,通过问题情境开始一项新的问题,实施问题解决,汇报成果,问题解决后的反思等学习活动。作为一个适合PBL的主题学习网站,应是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确定学习网站的主题。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对学科课程内容慎重挑选,同时,注重主题内容的可扩展和延伸性,形成主题知识库,为以后主题学习网站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主题学习网站应具有功能齐全、兼容性强、开放性好、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界面简捷友好、用途广泛等特性。另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主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能较好地解决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聚焦、对话不集中、资源无评价等问题。
一般而言,适合PBL的主题学习网站应该具有以下6个基本组成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系统。通过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通常问题系统将呈现主题活动的要求和问题列表,教师利用给定的账号登陆问题情境模块,参考相关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并可以通过问题系统库删除或下载问题情境进行修改后重新上传,保证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
教师和学生将能够获得的相关主题学习资源上传到主题资源库,使主题资源库成为学习资源集中地,以便教师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从主题资源库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形成自己的成果。
主题资源库可以按主题或类对学习资源进行管理。按主题进行管理,即教师和学生将不同主题的学习资源上传到主题资源库的不同主题下,按主题聚集资源,分类管理资源;按类进行管理,即根据学习资源类型将学习资源分别存放在网络课件库、多媒体库、音频库、教学案例库和文本库中。主题资源库通常是分级管理,由网站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与维护整体资源库。
学习者根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问题,利用主题资源库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源,然后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在线测试、拓展学习和个性化电子档案、错题夹等网站功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反思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平台应具有个体学习过程监控、参与式信息交互等特点。
协作学习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PBL的协作交流的平台,各学习小组可就问题情境提供的问题在协作学习平台上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分析问题情境、制定学习计划、小组分工、相关学习资料收集、学习资料加工、撰写活动日志、制作活动报告和主题评估。
协作学习平台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通过该平台引导小组工作,支持小组互动,并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最后结束时帮助学生反思概括。学生通过该平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当遇到困难时与教师交流,或请教有关专家。
通过该平台学生利用幻灯片、网页等形式展示该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推论或其他合适的解决办法。展示的内容包括:小组成果展示、小组活动计划、任务安排、小组活动反思概括等。
通过评价平台,实现由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评价向教师、社区、学伴和学生自己的多元评价的转变,达到促进和加强个人和小组学习的目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小组合作情况、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和最终学习成果五大方面。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主题学习网站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具体的组织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苏博.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9,(2).
[2]郭冠平,寿海峰.主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
[3]王清海.小议主题学习网站的创建[J].地理教育,2006,(2).
[4]黄莉萍.基于PBL的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6,(5).
[5]陈庆贵.主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反思[J].信息技术教育,2006,(8).
[6]江平.浅谈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3).
[7]王帆.基于中小学课堂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4).
[8]向亚英.创建主题学习网站 促进个性化学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Z1).
[9]冯秀琪,李晓岩.中小学主题学习网站功能定位与评价[J].远程教育杂志,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