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下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

2012-08-15 00:51陈忍朱守业
中小学电教 2012年3期
关键词:道德青少年理论

☆陈忍 朱守业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给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智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重大。笔者通过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学习,发现社会学习理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启示。

一、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核心思想

社会学习理论是关于人类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现象的一种理论,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目的是要说明人的行为及其规律。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坚持学习者的行为主要受制于学习者的观察学习和榜样者的示范,重在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并进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这一理论主要由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四部分构成。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在批判行为主义机械环境决定论、人本主义的个人决定论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将环境因素、行为、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在多数情况下,三个交互作用因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

(二)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基本涵义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习得有两种过程:一种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

(三)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的强度决定了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

(四)自我调节理论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知框架和知觉、评价及调节行为等能力。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

对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要了解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网络道德和现实生活的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虚拟的网络世界的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在网络上的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从本质上标志着一个人在网络社会全面发展所拥有的高度和水平,它能有力地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持续发展。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不仅对网络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人格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青少年网络道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弱化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使青少年整体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行为有所背离

由于网络的虚拟隐蔽性,不少青少年在网络社会很难做到知行统一,在网络活动中常常出现不道德的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沉溺于网络社会,或者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二)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中道德素质的表现呈现两面性,[2]网络环境助长了青少年的自我主义

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个性独立、确立自我价值,一些青少年可能在网络社会成为天马行空的放纵者,将更多的“本我”放置在网络社会,卸载潜意识中强烈的道德规范的约束,断裂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道德发展的连贯性,成为网络道德规范的破坏者。

(三)担当网络道德榜样意识淡泊[2]

网络社会道德文明的宣传、教育需要道德榜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最合适的榜样呈现给青少年,以便使青少年通过观察而仿效榜样的品质。”青少年在众多的网民中属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社会期望值高的群体,有能力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楷模,但是,青少年担当网络道德榜样的意识还很淡泊。

(四)网络道德的概念和网络价值观模糊

网络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网络上的事物和现象与满足其需要进行评价所持的观点,它推动并引导个体采取一系列的决定与行动。人的价值观不仅是道德动机的最高部分,也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一些青少年认为网络是没有传统藩篱、崇尚自我的世界,未明确网络行为价值评价标准,甚至盲目信奉一些伦理价值,导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甚至犯罪。

(五)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尚未完全成熟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导致不良行为增多甚至违法犯罪的发生

由于目前还无法对网民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无疑是个陷阱。在网络世界里,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等矛盾的碰撞和交流,在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很难判断。

(六)网络道德建设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技术支持[3]

网络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需要有个逐步了解和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青少年需要指导,教师及家长也需要指导。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高质量的培训,致使教师很难在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网络道德是依附于网络空间存在和发展的,建设网络道德需要技术的支撑。

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就一直伴随其中,时至今日,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5]网络道德建设是个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社会学习理论虽未提出明晰而具体的网络道德建设的观点和方法,但其核心思想却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和新模式。笔者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阅读资料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下青少年网络道德培养的模式。此模式以三元交互理论为基础,运用了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的培养有很大的启示。

(一)环境建设

环境包括社会生活环境和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完善网络社会法制,确立网络社会道德评价体系。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借助舆论的力量使网络道德意识深入人心,能有效预防网络行为失范及网络犯罪。

(2)净化网络环境,孕育网络氛围。网络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滋生新事物,其中,有些腐蚀青少年身心,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利用技术手段在满足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要的同时,做好防范措施,创设和谐的网络环境。

(3)加大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投入。首先,要加强青少年信息技术培训,提升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水准与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其次,还要投入专职的技术人员,开发、建立道德教育的网站,针对青少年上网最初的盲目性,向他们推荐优秀的网站,让他们在健康有益的网上交流学习。

社会生活环境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家庭教育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网络培养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好伙伴。对孩子多督促,积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2)加强网络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指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网络,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要向青少年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引导他们体验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青少年明确自己还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应该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二)青少年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心理成熟较生理成熟明显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活、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产生矛盾,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由于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网络环境的宽松等特点,更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为摆脱压力而逃避到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往往会心理闭锁不思进取,可能形成心理障碍。网络道德教育只有把现实的德育方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把解决青少年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改善青少年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怪圈”,找回生活中真正的自我,成长为身心健全的人。

1.提高青少年观察学习的能力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还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新的事物,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行为活动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积极地配合青少年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时地告诉青少年其危害,避免他们模仿。家长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2.提高青少年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能够激发个体的道德动机水平,影响个体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影响个体在面临困难、诱惑、障碍、挫折时对道德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它还会影响人的归因。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把成功归因为自己内在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正确的道德归因对网络道德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我们还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他们解决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促进他们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把互联网作为知识拓展的一种工具,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3.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在网络道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常人们会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观察,观察后依据一定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言行作出评价,并随之产生相应的自我体验。这其中,青少年对自身思想、言行举止的评价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才会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网络活动中采取较合理的道德行为。但是,自我评价能力并非是天生的,在德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为自我评价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还要引导青少年做好自我评价,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自我体验对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此外,还应强化青少年的自律与自育。孔子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自律与自育是个体达到较高道德境界的一种体现。青少年在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陶冶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感、坚定网络道德信念、锻炼网络道德意志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青少年的自律和自育。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结束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处理事务基本都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网络是把双刃剑,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更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青少年时期是极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的时期,社会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1]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魏素婷.关于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08,(2):30-31.

[3]李鹏,马秀麟,李葆萍.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7-29.

[4]古哈尔·吐尔汗,王晓艳.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探究[J].世纪桥,2010,(7):98-99.

[5]郭新永.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1.

[6]严桂泉.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J].教育探究,2006,(1):87-89.

[7]石哲村.网络道德 _ 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8795.htm,2011-06-14/2011-09-28.

猜你喜欢
道德青少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青少年发明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