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表演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延续

2012-08-15 00:47:41江苏张晓萍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苏教版成语情景

江苏 张晓萍

情景表演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延续

江苏 张晓萍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情景表演恰恰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情景表演成为广大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成为学生在课堂上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情景表演,为了谁?

情景表演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在表演的过程中,师生参与了设计、欣赏和评议,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因此,确切地说,情景表演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语文教学中的情景表演,应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我们在设计情景表演时,应多为学生的学习考虑一些。

二、情景表演,演什么?

1.表演成语故事,加深理解记忆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中,都有“熟记成语”练习。要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真正做到熟记成语,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纵观练习上的成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语情节性比较强,如铁面无私、笔走龙蛇、雪中送炭等,如果能组织学生将成语的情节演一演,则有助于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在学生熟读成语后,我们可以分组合作表演其中的一些成语,其他学生根据表演内容来猜成语。通过表演,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旁观者,都对成语的意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从编排到表演,学生的语言、思维、创造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2.表演内容“空白”,拓展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内容留有空白,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表演这些空白。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螳螂捕蝉》一文结尾处,写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里就是一处“空白”。吴王做这一决定之前想了些什么?他又是如何向大臣们交待的呢?此时,引发学生对此进行想象推测,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结果,学生们想象出了吴王第二天上朝时的情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得以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他们想象中的情景表演出来。这样,通过角色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表演文中情节,增强主观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的场景,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转化为一个动态的“生活场景”,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蚂蚁和蝈蝈》一文中,写到了蚂蚁搬粮食的场景。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把自己当成那些蚂蚁来进行表演。从而体验到蚂蚁的辛劳和团结,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表演真实剧本,体会人物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负荆请罪》是一个剧本,与其来分析课文,还不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了蔺相如的宽广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更体会到了两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三、情景表演,怎样演?

1.个别表演。就是只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表演课文片断,请全班同学作评议指导。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爷爷的芦笛》一文中,写在潮汛到来的夜晚,强强一个人留在爷爷的小闸屋里那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个别表演。即把自己当成强强,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个人的孤独、无助和恐惧,从而把读书、思考和动作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分组表演。就是教师让几个学生分任课文中的角色,上讲台表演,让全班同学当导演进行指导、评论。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半截蜡烛》一文时,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学生根据不同的分工组成合作小组,来表演主人公一家与三个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场面,在表演中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与勇敢。

3.集体表演。为了扩大情景表演的参与面,教师应当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小镇的早晨》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镇的“热闹”,我们可以调动全班学生进行表演:把教室当成“街道”,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摆摊的摆摊,吆喝的吆喝,讲价的讲价……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通过主观体验,真切地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的“热闹”,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情景表演,收获什么?

1.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往往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符合场景与身份的对话。这就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供用之不尽的学习源泉,而情景表演则是挖掘这两者的活动。在各种形式的情景表演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的灵感。

3.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语文课堂中以表演往往是不能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几个人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一任务。而学生的表演才能是有差异的,它就需要表演小组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4.让学生学会了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表演中,学生需要把自己装扮成相应的角色,有时需要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来再现课文内容,加上“观众”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这些都需要美的参与。因此,情景表演的过程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5.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由于在情景表演中,学生大都是心甘情愿,以积极的态度,快乐的情感参与表演的,其中没有外在的压力,也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在教室里,学生多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发挥;教师也多了舒心的笑容,多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师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无比的亲和力,师生关系甚为融洽。

情景表演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语文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只有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能使情景表演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苏教版成语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楼梯间 要小心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把美留在心里
猜成语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教与学(2012年7期)2012-03-20 1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