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斌
(三明日报社,福建 三明 365000)
当今,地市报时事版面编辑在时事版面设计的创新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谓“百花齐放”。笔者通过多年的时事编辑实践,体会颇多,可以说时事报道特别是遇到重大事件的报道,需要精心策划。综合起来,一个成功的重大时事报道的版面构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轻重稿如何均衡、软硬稿如何配置、深广度如何开掘。
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是新华社电讯,重大新闻的稿源更是这样,往往重大新闻发生后,新华社电讯会随着对新闻事件掌握的进展,不断提供最新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并配发新闻背景资料等供选择,少则几条,多则数十条,在编辑中,协调好稿件的重和轻,协调好版面语言要素的重和轻,充分利用新闻资源,认真掌握素材,精心策划,从而把新闻做大做足。
重主打稿,合理组织辅助稿,形成一个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兴趣区,从而吸引受众。
从受众的视读心理出发,稿件如果像花开数枝,都各开各的,平均分布,肯定不能引起注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成功的重大时事报道,通常是选择一条有代表性或者重大意义的主打文字或图片,在主打稿件确立以后,就进入编辑组织阶段,把内容相关联的其他辅助稿件和图片进行合理配置,巧妙安排,组成有消息、有观点、有背景资料、有相关链接和有冲击力图片这么一个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的集纳栏目或者版面(整版)。
我国神州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三明日报》值班领导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安排责任编辑做到早策划,在收到新华社大量的电讯稿件后,确定了飞船升空一瞬间的精彩图片为主打图,辅以5张小图片和一张图表,并使用了四分之一的版面,在美编的精心布局下,整个版式设计有机地为内容服务,做到形式和内容两者相辅相成。
重标题,力求标题准确、鲜明、生动,显示个性化差异。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颖独特富于创造性的标题,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觉得清风扑面,它可以在读者与报纸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也可以体现时事编辑的思想。
新华社电讯稿提供的标题一般都较长,属于提示题。因此,时事编辑在处理重大时事报道的时候,需要对电讯稿原标题进行再创作,尽量使标题成为信息的“晶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适合整体版面的风格,符合主要读者群的阅读口味。
重版面的艺术处理,给读者留下好的消费意识影响。
运用现代美学观念,提高时事编辑的创新手段是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的保障。组版电子化后,字体、字号以及底纹、色彩十分丰富,运用十分方便,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处理好强与弱的关系,避免头重脚轻、重心偏移;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避免过多的黑体字,过多的图片,造成版面沉重、压抑。如有的报纸一度要求全部用横题,原来行之有效的竖头条、横二条不用了,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问题。过去把横断竖通看成是组版的大忌,但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
当代办报人提倡的“硬新闻软处理”就版面而言,指的是在版面结构上按照心理学规律对新闻的文字和图片(表)稿件做出恰当的安排和处理,使版面在读者面前一亮,激起读者的兴趣和读报欲望;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办报提出,要软硬结合,刚柔相济;硬是指思想内容,软是指表达形式。这也是要求地市报时事编辑必须妥善处理好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在客观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立独特的报道思路,突出个性特征和差异品质,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图”的巧妙、合理、大胆的应用,从而形成版面视觉中心,这就是当今时事版面处理“硬新闻软处理”的最佳办法。
版面有大量精彩的照片和内容,具备了一个好版面所要的素材。这时处理“硬新闻软处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好标题、内容、照片之间的比例、轻重关系;在众多的照片中如何挑选独特、与众不同、最具说服力的照片,再通过对照片的剪切,确定位置和大小等,最后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版面。
八年前的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及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新华社当晚播发了数十条通稿,《三明日报》值班的时事版编辑及时作出反应,在带班领导的果断决策下,调出了整个版面,应用大小八幅照片及多条文字稿件,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地震和海啸带来的灾害;既有及时性新闻报道,又辅以图表式的新闻背景资料介绍,使新闻事件得以充分报道。
正是这样“软化”处理后的版面和内容较为人性化,版式也符合人的视觉需求、视觉流程。次日,该版与读者见面后,受到读者的好评和同仁的肯定,并引发了当地政府、群众为灾区捐款数万元。
由于编辑在设计版面时,一定程度上适应和顺从受众心理,尽量减少编辑和受众两者的心理差异,诱发了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感,因此获得较好的共鸣和预期的版面效果。这个版面在中国报业协会城市党报分会2004年度新闻评选中获好版面奖。
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稿件中,新华社电讯发出的通稿一般会有背景资料、预见性深度分析、新闻观察等综述稿件。这给地市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性(广度)、纵深性(深度)的报道提供了条件。当然,这也需要时事编辑在较短的时间里对信息加以整合,在严格把握原稿新闻内容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的情况下,对新华社电讯稿进行“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编辑出“与众不同”的版面,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兴趣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竞争的加剧,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读者尤其需要整版图文并重的深度报道,甚至是整版的图片报道,来全面了解新闻事件。于是,“图文并重”成为受众的诉求焦点。
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这一办报指导思想被报纸总编辑广泛认同的今天,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单有文字或者是只有图片,都是不尽如人意的。为此,新华社近年来提出“图文互动”的概念并着力实施。从十年前的“两会”开始,播发的重大新闻均采用了图文互动的形式,初步改变了以往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文字稿和照片稿脱节的状况。
如曾获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新闻评选中获好版面奖的2004年12月28日《三明日报》的时事版,也是充分应用了新华社(网)播发的图表,形象直观地告知了读者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及海啸的灾难进展情况。该版面正是在新闻报道的独特视角和挖掘新闻深度上另辟蹊径,通过图表的“深度报道”升华“独家新闻”,赢得读者好评。